川崎病鑒別
本病應與各種出疹性傳染病、病毒感染、急性淋巴結炎、類風濕病以及其它結締組織病、病毒性心肌炎、風濕炎心臟炎互相鑒別。
1、猩紅熱
其臨床特征為發熱、咽峽炎、全身彌漫性鮮紅色皮疹和疹退后明顯的脫屑。與本病鑒別為:好發于嬰幼兒及較小兒童,皮疹形態接近麻疹和多形紅斑且在發病后第3天才開始,青霉素無療效。
2、幼年類風濕關節炎
其臨床特征以慢性關節炎為其主要特點,并伴有全身多系統的受累及持續性不規則發熱。與本病鑒別為:發熱期較短,皮疹較短暫,患者手足硬腫,顯示常跖潮紅;檢查類風濕因子顯陰性。
3、滲出性多形性紅斑
是一種與免疫有關的急性非化膿性炎癥,以皮膚、粘膜多樣化表現為其特征。與本病鑒別為:患者眼、唇、無膿性分泌物及假膜形成并且皮疹不包括水皰和結痂。
4、系統性紅斑狼瘡
臨床特征為多數早期表現非特異的全身癥狀,如發熱,尤以低熱常見,全身不適,乏力,體重減輕等。與本病鑒別為:好發年齡是嬰幼兒及男孩,皮疹在患者面部不顯著,白細胞總數及血小板一般升高及抗核抗體顯陰性。
5、出疹性病毒感染
主要表現有發熱、頭痛、全身不適等全身中毒癥狀及病毒寄主和侵襲組織器官導致炎癥損傷而引起的局部癥狀。與本病鑒別為:患者會出現唇潮紅、干裂、出血,舌呈楊梅樣;手足硬腫,常跖潮紅及后期出現指趾端膜狀脫皮;患者眼結膜無水腫或分泌物;血液檢查白細胞總數及粒細胞百分數均增高,伴核左移而且血沉及C反應蛋白均顯著增高。
6、急性淋巴結炎
臨床表現為淋巴結腫大、疼痛或壓痛,不易推動,表面皮膚常有發紅和水腫,壓痛明顯,常伴有畏寒、發熱、頭痛、全身不適等癥狀。與本病鑒別為:患者的頸淋巴結腫大及壓痛較輕,局部皮膚及皮下組織無紅腫、無化膿病灶。
7、病毒性心肌炎的
臨床表現為發病前有發熱、全身酸痛、咽痛、腹瀉等癥狀,反映全身性病毒感染。與本病鑒別為:患者高熱持續不退、有特征性手足改變并且冠狀動脈病變突出。
8、風濕性心臟炎的臨床初期
常常無明顯癥狀,后期則表現為心慌氣短、乏力、咳嗽、肢體水腫、咳粉紅色泡沫痰。與本病鑒別為:好發于嬰幼兒、冠狀動脈病變突出且無有意義的心臟雜音。
9、本病與嬰兒型結節性多動脈類的癥狀
有很多相似之處,但本病皮膚粘膜淋巴結綜合征的發病率較多,病程產短,愈后較好。這兩種病的相互關系尚待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