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類風濕性關節炎一般以青、中年女性多見,好發于四肢的小關節,表現為對稱性多關節炎,受累關節呈梭形腫脹,常伴晨僵,反復發作可引起關節畸形。類風濕因子多陽性,但血尿酸不高。X線片可見關節面粗糙和關節間隙狹窄,晚期可有關節面融合,但骨質穿鑿樣缺損不如痛風明顯。
(2)化膿性關節炎和創傷性關節炎創傷性關節炎一般都有關節外傷史,化膿性關節炎的關節囊液可培養出致病菌,兩者的血尿酸均不高,關節滑液檢查無尿酸鹽結晶。
(3)關節周圍蜂窩織炎關節周圍軟組織明顯紅腫,畏寒和發熱等全身癥狀突出,但關節疼痛往往不如痛風顯著,周圍血白細胞計數明顯增高,血尿酸正常。
(4)假性痛風關節軟骨礦化所致,多見于用甲狀腺素進行替代治療的老年人,女性較男性多見,膝關節為最常受累關節。關節炎癥狀發作常無明顯季節性,血尿酸正常。關節滑液檢查可發現有焦磷酸鈣結晶或磷灰石,X線片可見軟骨成線狀鈣化,尚可有關節旁鈣化。部分患者可同時合并痛風,則有血尿酸濃度升高,關節滑液可見尿酸鹽和焦磷酸鈣兩種結晶。
(5)銀屑病關節炎常累及遠端的指(趾)間關節、掌指關節和跖趾關節,少數可累及脊柱和骶髂關節,表現為非對稱性關節炎,可有晨僵。約20%的患者可伴血尿酸增高,有時難以與痛風相區別。X線片可見關節間隙增寬、骨質增生與破壞可同時存在,末節指遠端呈鉛筆尖或帽狀。
(6)淋病性關節炎 急性發作侵犯趾關節與痛風相似,但有下述特點:①有冶游史或淋病表現;②滑液中可查見淋病雙球菌或細菌培養陽性,無尿酸結晶;③青霉素G和環丙氟哌酸治療有效,可資鑒別。
痛風較易誤診。在歐美等國家,由于痛風比較多見,以致醫師有時將非痛風疾病診斷為痛風。而在國內,由于痛風比較少見,常易將痛風診為非痛風疾病。作者認為,主要原因有二:一是診斷者對于痛風缺乏認識;二是痛風表現不夠典型。
對于痛風合并的尿酸性尿路結石,由于結石癥可以為痛風的首發癥狀,故易誤診為單純尿路結石,而漏診痛風。痛風結節破潰流出白堊樣物,則誤診為骨髓炎或結核性膿腫。
另一方面在痛風多發地區,常將一些有關節表現的其它疾病,誤診為痛風,這些疾病包括:老年人骨質增生癥或骨質疏松癥引起的關節痛、高尿酸血癥合并神經痛風或關節痛綜合征等。1991年Wolfe等在9108例風濕病門診初診病人中,有164例(1.8%)非痛風病人被誤診為痛風,其中有風濕性關節炎、假性痛風、纖維織炎、銀屑病性關節炎等。
近十余年來,國內痛風的發病率確有增加趨勢,為了防止漏診,下述經驗可供參考:
痛風臨床表現確有許多特點,熟悉這些特點,是防止漏診的前提。
痛風急性發作前或發作時,絕大多數病人血尿酸升高。但在間歇期或慢性期,則血尿酸含量往往正常,故不應以血尿酸正常,輕率排除痛風診斷。
各種有機酸消炎藥、腎上腺皮質激素、保泰松等藥物,即可使痛風急性炎癥緩解,也可使非痛風性關節炎癥狀緩解,故不應作為痛風的診斷依據,也不應作為診斷風濕性、類風濕性關節炎以及其它結締組織病并有關節病變的依據。
多發性或復發性的尿路結石,可能為痛風的首發癥狀,注意復查血尿酸,必要時作24小時尿尿酸定量,以防痛風漏診。
痛風病人有的骨、關節X成像呈缺損性改變,具有較大的特征性,對于罹患數年的病人,陽性率較高。據此可以與上述需要鑒別的關節病變進行鑒別。
關節滑囊液或痛風結節內容物作尿酸檢查的陽性率極高,國內病例報告作該項檢查者較少,值得大力提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