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門閉鎖一般護理
先天性肛門閉鎖的術后護理
一、術后注意保暖,加強基礎護理
注意保暖,進入暖箱,箱內溫度以28 ℃~30 ℃為宜,箱內相對濕度維持在65%,設專人守護,每日擦洗皮膚,皮膚皺褶處撲嬰兒粉保護。臍部用3%雙氧水洗凈后,涂2.5%碘酒后95%酒精脫碘;眼部有分泌物時用棉簽拭去,滴0.25%氯霉素眼藥水。
二、持續吸氧,保持呼吸道通暢防誤吸,防止肺部并發癥
(1)持續吸氧1~2 L/min,留置氧氣管應注意觀察插入深度,避免導管插入過深或過淺。
(2)判斷患兒是否有痰,發現有分泌物用清潔紗布輕輕拭去,喉中有痰可以用嬰兒吸痰管在中心吸引下吸出,吸氣壓力不超過60~100 mmHg(8.0~13.3 kPa),吸痰時,將吸痰管插入氣管,此時不吸引,待導管退出約1 cm時,旋轉式邊退邊吸,每次吸痰時間不超過10~15s手法應輕柔而快速,切不可手法生硬,來回抽吸,以免損傷黏膜。
(3)給患兒定時翻身,吸痰前輕輕拍打胸背部。拍打時五指并攏稍向掌心彎曲,使手指與掌心形成1個空腔,利用震動傳遞使分泌物進入呼吸道利于吸出,防止肺部并發癥。
三、建立靜脈輸液通道,維持有效血容量
選擇適當部位較粗直靜脈及合適的小兒靜脈的留置針,穿刺成功后妥善固定,確保血液及液體的順利輸入,注意調節輸入液體的速度(有條件的可用輸液泵調節速度),以免發生肺水腫、心衰等并發癥。靜脈輸入抗生素預防感染,必要時補充氨基酸、脂肪乳和新鮮血漿保證患兒營養充分,增強機體抵抗力。
四、保持胃腸減壓通暢,防止胃管脫落
由于患兒有不同程度的腹脹,必須進行充分的胃腸減壓,胃管植入后固定在外衣領肩旁,經常檢查胃管是否通暢及有無脫出。術后胃管一般在24~48 h后無嘔吐即可拔出。
五、加強母乳喂養
患兒腹脹消失即給少量飲水,拔管后可進行母乳喂養,每2~3 h給患兒喂奶30 L,無不適,逐漸加量至50 L。
六、導尿管的護理
術后在24~48 h拔出留置的尿管。
七、嚴密觀察生命體征
密切觀察病情變化,每 4 h測量體溫、心率、呼吸,尿量、飲奶量,做好詳細記錄。
八、肛門造口護理
手術后保持下肢屈曲外展,一般在手術后48~72 h拔出置入的肛管。肛門切口縫線任其自行脫落。使傷口通風干燥,減少感染,每次便后用溫鹽水洗凈后用碘伏擦拭,以免切口被尿糞污染。并保持周圍皮膚清潔干燥,可用復方氧化鋅油膏涂擦防治皮膚糜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