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發病原因
成蟲線狀,白色,兩端漸細而鈍圓。雌雄蟲大小分別為33.5~50mm*0.27~0.40mm和19~42mm*0.13~0.21mm。微絲蚴活動性強,無鞘膜。微絲蚴有大小兩種,大者長、寬為(285~368)μm*(6~9)μm;小者長、寬為(150~287)μm*(5~7)μm。當中間宿主蚋(Simulium)叮人時,微絲蚴進入蚋發育成感染期幼蟲,當蚋再叮人時,幼蟲即經叮咬傷口進入人體使人感染。幼蟲發育為成蟲約1年,經過一年的潛伏期后可發病。成蟲壽命一般8~10年,有長達15年的。
二、發病機制
盤尾絲蟲對機體產生的作用主要是機械性刺激、毒性刺激。微絲蚴的分泌物或死后產生毒性刺激,引起感染部位炎癥反應、組織病變。
三、病理生理
病理檢查發現蟲體周圍有肉芽腫組織、纖維組織以及嗜酸性粒細胞、巨細胞、漿細胞等浸潤。眼組織常有慢性非肉芽腫炎癥改變。表現有流淚、畏光、角膜炎或角膜混濁、瞳孔變形、虹膜炎或虹膜睫狀體炎、脈絡視網膜炎、視神經萎縮,最后導致失明。皮膚組織細胞浸潤、發炎,纖維化病變,皮下結節,色素異常,后期出現皮膚增厚、萎縮。淋巴結病變以慢性炎癥改變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