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葡萄膜炎疾病病因
一、發病原因:
1.根據病因和相關疾病,
后葡萄膜炎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為感染性,另一類為非感染性。前者又可分為病毒感染、細菌和螺旋體感染、真菌感染和寄生蟲感染;后者則又可分為與全身性疾病相關的后葡萄膜炎、單純后葡萄膜炎和偽裝綜合征3類。
2.在感染性后葡萄膜炎中,
20世紀初曾作為主要病因的結核和梅毒目前已不多見。但隨著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人數增多,結核作為一種機會感染又重新受到人們的重視。而且機會感染如巨細胞病毒所引起的視網膜炎也日益增多。隨著免疫抑制藥在一些特定人群中的應用,真菌性眼內炎也時有發生。我國眼弓形蟲病與歐美國家相比,發生率非常低。盡管在我國文獻中時常有眼弓形蟲病的報道,但是這些報道均是基于血清學檢查,并未進行眼內液抗弓形蟲抗體測定。因此,其診斷有很大的疑問。
3.在非感染性后(全)葡萄膜炎中,
Behcet病性葡萄膜炎、Vogt-小柳原田病是我國最常見的兩種類型。有人對1214例葡萄膜炎患者資料的統計分析發現二者分別占患者總數的18%和16.1%,其他類型諸如Crohn病、潰瘍性結腸炎、交感性眼炎、Fuchs綜合征(雖然其主要引起眼前段炎癥,有時也可引起后葡萄膜炎)、匐行性脈絡膜視網膜炎、急性后極部多灶性鱗狀色素上皮病變、急性視網膜色素上皮炎、Eales病、視網膜下纖維化和葡萄膜炎綜合征等也時有發生。
二、發病機制:
與前葡萄膜炎一樣,后葡萄膜炎可以是肉芽腫性炎癥,也可是非肉芽腫性炎癥;可以表現為急性炎癥,也可以表現為慢性炎癥。感染因素或疑似感染因素所致者,多為急性后葡萄膜炎。在獲得性免疫缺陷(如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或使用免疫抑制藥)的患者易發生急性后葡萄膜炎;非感染因素或自身免疫反應所致的后葡萄膜炎多呈慢性炎癥,低毒力病原體感染所引起的后葡萄膜炎(眼內炎)也可表現為慢性炎癥,感染所致的后葡萄膜炎在感染早期未給予足夠的特異性抗感染治療也可導致慢性炎癥;一些病原體所致的急性后葡萄膜炎,在疾病過程中可能誘導出自身免疫反應,后者則可導致后期的慢性炎癥。后葡萄膜炎的發生與免疫學機制也密切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