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部軟組織損傷疾病病因
一、病因:
長期低頭工作,頭經常處于前屈的姿勢,使頸椎間盤前方受壓,髓核后移,刺激纖維環及后縱韌帶,從而產生不適癥狀。
由于超時限活動損傷或急性頸部損傷未得到良好治療所致。
二、發病機制:
本病多見于從事打字,財務,雕刻,刺繡等需長期低頭工作的人員,由于頸部肌肉過度疲勞,造成少量肌肉纖維的撕裂,發展到一定程度后就會引起癥狀;尚可以由于肌肉無力,使重力直接轉到筋膜或韌帶上而造成筋膜或韌帶的牽拉撕裂傷;也可以起源于急性頸部軟組織損傷未得到良好治療而導致局部軟組織纖維化及瘢痕形成,使組織失去彈性,易發生進一步的損傷。
頸椎位于活動性較大的頭顱和相對穩定的胸椎之間,其活動度大,易于損傷,加之多年勞損,使頸椎及其周圍組織老化,這是引起頸椎病發病的主要原因。其中包括領椎間盤突出或脫出,鉤椎關節及椎小關節的增生和紊亂,后縱韌帶鈣化,椎體骨刺形成,黃韌帶厚等,伴有先天性椎管狹窄者,本病的發生較早,相對癥狀也較重。頸椎間盤脫出或增生的骨刺,可壓迫神經根而出現感覺、運動方面的改變。脊神經后根及前根在脊髓膜運行部分為根袖包圍,然后穿出神經孔成為脊神經。根孔及其附近組織包括根孔附近的蛛網膜都可發生纖維化而增厚。
脊髓受壓可出現功能障礙,早期能自行恢復,時間較長可產生脊髓變性軟化及空洞形成等不可恢復性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