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發病原因
膽道蛔蟲病發生大致有以下因素:①蛔蟲可做搖擺、迂曲、翻轉、折返等運動,能在腸中游走;②一般情況下蛔蟲在腸內頭向胃端,吸噬食物渣和腸液,蛔蟲有喜堿厭酸的特性,低胃酸為蛔蟲上行的誘因之一,有研究表明膽道蛔蟲病人平均胃酸值低。兒童和孕婦發病率較高可能也與其低胃酸有關。③蛔蟲有鉆孔習性,上行至十二指腸時,可通過十二指腸乳頭括約肌進入膽道。④全身或局部疾患造成胃腸道功能紊亂、腸環境改變,如發熱、惡心、嘔吐、腹瀉及妊娠時,可增強蛔蟲的活動性,促其上行。⑤各種原因引起的括約肌病理或生理性松弛時,便于蛔蟲鉆入,如進食油膩食物后、手術刺激(膽囊切除術、括約肌切開取石術)后等。⑥驅蛔蟲藥應用不當,如劑量不足可激惹蛔蟲興奮盲動,易于進入膽道。
蛔蟲進入膽道后,大多停留在膽總管中,少有進入膽囊者,因為膽囊管較細而且有螺旋狀的Heiste黏膜瓣阻礙蛔蟲進入?;紫x也可進一步上行至肝總管或左右肝管,甚至進入肝內膽管中。
進入膽道的蛔蟲數量大多數病例為1條,一般不超過10條,但也有報告數十條至數百條蛔蟲引起膽道蛔蟲病。
蛔蟲在膽道內的生存時間一般為1周~1個月,在離體的人新鮮膽汁飼養時最長生存期為14天。
蛔蟲進入膽道有時亦可退出,大多在下列情況時發生:①蟲體部分進入膽道,部分留于十二指腸,藥物刺激或腸蠕動波推動可使其卷曲后拉退出膽道。②括約肌松弛、十二指腸內壓力低時,膽汁的排泌可將較小的蛔蟲排出。③膽道擴張時,蛔蟲可自行運動排出。④蛔蟲死亡后隨膽汁排出?;紫x留在膽道內往往引起嚴重的癥狀。
二、發病機制
蛔蟲鉆入膽道時引起Oddi括約肌的強烈痙攣而出現典型的膽絞痛。隨著蛔蟲的進入,腸道細菌,主要是革蘭陰性桿菌和厭氧菌被帶入膽道可引起急性化膿性膽管炎,甚至感染向上蔓延導致毛細膽管性肝炎或肝膿腫。同時因蛔蟲刺激Oddi括約肌痙攣,膽道開口阻塞,帶菌膽汁逆流進入胰管,或者蟲體直接阻塞胰管開口而誘發急性胰腺炎。當感染累及肝臟和肝內膽管,可侵蝕匯管區血管而導致膽道出血。由于蛔蟲體光滑呈圓柱形,且不斷蠕動,故膽管阻塞多不完全,發生阻塞性黃疸比較少見。但是蛔蟲殘骸和蟲卵可以成為結石的核心,文獻報道蛔蟲殘片或蟲卵為結石核心者占膽結石的36.5%~65.5%,可見膽道蛔蟲是肝膽管結石的重要成因之一。
肝蛔蟲病的病理改變主要是蛔蟲性肝膿腫和肝蛔蟲卵性肉芽腫。蛔蟲性肝膿腫是蛔蟲上行穿破肝內膽管所致,可為單發或多發,膿腫內含有蛔蟲殘骸和蟲卵是其特點。肝膿腫可向腹腔穿破致彌漫性腹膜炎;亦可向胸腔穿破致右側膿胸。膿腫內壞死肝組織和蟲卵尚可流入肝靜脈引起肝靜脈炎癥及血栓形成,甚至經右心入肺,引起肺梗死及化膿癥狀。肝蛔蟲性肉芽腫系雌蛔蟲侵入肝內,大量產卵所致,早期為嗜酸性膿腫,以后形成肉芽腫。文獻有肝蛔蟲性肉芽腫引起膽道大出血的報道。此外,蛔蟲嵌塞肝內膽管可導致相應區域的肝壞死以及后期的局限性肝纖維化病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