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因
腹膜后腔出血可以突然發生,如動脈出血,可以形成血腫以致壓迫后腹膜組織,在腸系膜間彌散,進入骨盆后腹膜間隙或進入腹膜腔。出血如為緩慢發生,有者自發停止則可被吸收,若血液持續停留在后腹膜,可發生機化形成纖維包塊,甚至鈣化。血液含有營養物質,故感染的危險很大。
腹膜后出血常見于復合性腹部損傷,占腹膜后出血的2/3。主要包括:
1.鈍挫性創傷:腹膜后間隙伴有肝、脾、腎、腎上腺、胰十二指腸及其血管的破裂損傷;骨盆骨折伴有直腸、膀胱及輸尿管的損傷;腹部鈍挫傷,骨盆骨折,直接或間接地損傷腹膜后的血管及其分支。
2.穿透性創傷:子彈或彈片的穿透傷;尖刀或銳物刺傷;骨折后骨茬的穿刺傷。腹膜后出血還可見于腹膜后臟器的病理性破壞出血,包括:a.出血性壞死性胰腺炎;b.出血性疾病,如血友病、白血病、脾功能亢進等由各種原因所致凝血功能低下可引起腹膜的出血;c.抗凝療法所致的凝血功能低下;d.腹膜后區的手術所致;e.其他:尚有腹膜后腫瘤、血管瘤、結節性多發性動脈炎及自發性腹膜后血管破裂(腹部卒中)等。
由于腹膜后為疏松組織,出血發作多為突然性,血腫迅速廣泛浸潤形成巨大血腫。全身反應可有血壓下降,甚至休克。腹膜后組織受壓,血腫可沿腹后壁及腸系膜間彌散,也可向腹腔內穿破。如出血為緩慢發生,或自行停止,則可形成包裹性或局限性血腫,最后,中心發生液化或纖維化、機化、較小的血腫能被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