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走神經損傷并發癥
迷走神經切斷術后并發癥
1.胃潴留:
隨著對迷走神經解剖的不斷了解以及手術方法的不斷改進,這一并發癥已逐漸減少。多發生在術后3~4天,即拔除胃管后。表現為上腹飽脹不適,嘔吐所進食物或帶有膽汁。檢查可見上腹部明顯飽滿及隆起。
2.腹瀉:
腹瀉為比較常見的并發癥,癥狀嚴重者并不多見。表現為進食后腸蠕動亢進、腸鳴、腹痛、腹瀉,排出水樣便而自行緩解。這一并發癥與迷走神經切斷方式有很大關系。迷走神經干切斷術及選擇性迷走神經切斷術未附加胃引流術,腹瀉發生率則較高。高選擇性迷走神經切斷術后腹瀉發生率僅0~1%。腹瀉處理上主要是對癥治療。
3.胃小彎壞死穿孔:
這是一種少見的但非常嚴重的并發癥,亦多見于高選擇性迷走神經切斷術后。多因手術時分離胃小彎的血管范圍過廣,甚至損傷了胃壁,特別是同時損傷了胃短血管,造成胃小彎胃壁缺血、壞死和穿孔。臨床表現為突然上腹部疼痛及腹膜炎癥狀。一旦發生,病情較嚴重,應立即進行手術修補。為預防這一嚴重并發癥,術中避免胃小彎分離范圍過廣,保護胃短血管,胃遠端迷走神經切斷后胃小彎漿膜進行縫合。脂肪較多的病人,
4.復發性潰瘍:
目前迷走神經切斷術治療潰瘍病的復發率仍很高,但各家的報道亦不甚一致。由目前的報道看,迷走神經干切斷術附加引流術和選擇性迷走神經切斷術加引流術潰瘍復發最高。胃大部切除術,迷走神經切斷術加胃竇部切除和高選擇性迷走神經切斷術的潰瘍復發率基本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