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簡 介
- 為1984年首先發現于巴西圣保羅州的小兒急性暴發型傳染病。臨床表現有高熱、腹痛、嘔吐、紫癜性皮疹、休克等,可很快死亡。90%以上病前半月左右患過化膿性結膜炎。1985年由泛美專家組和美國CDC組成專題研究組,進行了病原學、流行病學、臨床表現及實驗室檢查資料等分析研究,認為系一種新的疾病,命名為BPF。1986年確認從典型患者血、腦脊液、紫癜處分離培養得到的流感嗜血桿菌埃及生物型(Haemophilus influenzae biogroup aegyptius,HIBA)為其病原菌。
- 是否屬于醫保
- 否
- 別 名
- 巴西紫癜熱
- 發病部位
- 胃 皮膚 全身
- 傳染性
- 有傳染性
- 多發人群
- 兒童,多為10歲以下小兒,30...
- 并發疾病
- 彌散性血管內凝血
- 就診科室
- 傳染科 兒科
- 治療費用
- 市三甲醫院約(3000 —— 8000元)
- 治愈率
- 40%
- 治療周期
- 1-3個月
- 治療方法
- 藥物治療
- 相關檢查
- 凝血酶原時間,肝功能,腎功能,腦脊液細菌培養
- 常用藥品
- 氨芐西林膠囊,頭孢氨芐甲氧芐啶膠囊
- 最佳就診時間
- 就診時長
- 復診頻率/治療周期
- 1-3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