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簡 介
- 顱咽管瘤是由外胚葉形成的顱咽管殘余的上皮細胞發展起來的一種常見的胚胎殘余組織腫瘤,為顱內最常見的先天性腫瘤。在鞍區腫瘤中占第二位。好發于兒童,成年人較少見。好發于鞍上,占整個顱內腫瘤的5~7%,占兒童顱內腫瘤的12~13%。其主要臨床特點有下丘腦-垂體功能紊亂、顱內壓增高、視力及視野障礙、尿崩癥以及神經和精神癥狀。CT掃描可明確診斷。治療主要為手術切除腫瘤。
- 是否屬于醫保
- 是
- 別 名
- 鞍上囊腫,造釉細胞瘤,埃爾德海姆瘤,垂體管瘤,臘特克瘤
- 發病部位
- 顱腦
- 傳染性
- 無傳染性
- 多發人群
- 以6~14歲最多見
- 就診科室
- 腫瘤科 腦外科
- 治療費用
- 不同醫院收費標準不一致,市三甲醫院約(50000 —— 100000元)
- 治愈率
- 30%
- 治療周期
- 10-30天
- 治療方法
- 外科手術、放射、化學、藥物療法
- 相關檢查
- 頭顱平片,血清促甲狀腺激素,血清卵泡刺激素,血清生長激素,黃體生成素
- 常用藥品
- 注射用三磷酸胞苷二鈉,替莫唑胺膠囊,顱內覆膜支架系統
- 最佳就診時間
- 無特殊,盡快就診
- 就診時長
- 初診預留5天,復診每次預留1天
- 復診頻率/治療周期
- 10-3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