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別名:
- 小兒副神經節瘤,小兒腎上腺髓質瘤
- 發病部位:
- 腎
- 傳染性:
- 無傳染性
- 最佳就診時間:
- 多發人群:
- 所有人群
嗜鉻細胞瘤(pheochromocytoma)發源于腎上腺髓質,交感神經節,旁交感神經節或其他部位的嗜鉻組織,故可發生自頸交感神經鏈至盆腔的部位。這些細胞產生血管活性的胺類。腎上腺素僅產生于腎上腺髓質及主動脈旁體(organs of Zuckerkandl)的腫瘤,而正腎上腺素產生于交感神經鏈的腫瘤。絕大多數小兒的嗜鉻細胞瘤手術時約為4~6cm,切面呈棕黃至淺褐色,被受壓的正常腎上腺組織完整包繞,有出血或囊性壞死區。鏡下檢查很難鑒別為良性或惡性,主要根據臨床,如有復發或轉移,則認為是惡性。在小兒很少是惡性,但較成人更多見腎上腺外病變,約占30%,常見部位是主動脈分叉部及主動脈旁體。術中及術后即刻死亡多由于未發現有第2個腫瘤。在小兒嗜鉻細胞瘤另一特點是,有更多家族遺傳及并發多發內分泌腫瘤。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始建于1958年,原名日壇醫院。1963年增設腫瘤研究所,此后又相繼建立了河南林州、江蘇啟東等腫瘤高發防治現場。1983 年遷至北京市東南龍潭湖畔,更名為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
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創建于1952年,系國家衛計委預算管理單位、三級甲等醫院,是集醫、教、研、防為一體的綜合性兒童專科醫院,全國兒科學重點學科、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設單位,最早被國家授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是集醫療、科研、教學、保健于一體的三級甲等綜合性兒科醫院,前身是我國現代兒科醫學奠基人諸福棠院士于1942年創辦的北平私立兒童醫院。醫院總占地面積7萬平方米,建筑面積1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是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預算管理單位,是教育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托管單位,建院于1931年3月1日,是我國成立最早的,集醫、教、研、防為一體的三級甲等腫瘤專科醫院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于1956年由上海醫學院兒科系遷渝創建,是集醫教研為一體的國家三級甲等綜合性兒童醫院,最早被國家授予兒科學碩士、博士學位授予點、博士后流動站,是首批兒科學國家重點學科、教育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