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氣血的中藥
氣血不足是中醫常見的虛證類型,臨床多表現為乏力、面色蒼白等癥狀。調理氣血的中藥材通常包括黃芪、黨參、熟地黃等,需根據體質差異辨證使用。
黃芪性味甘溫,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升陽功效,適用于氣短自汗的肺脾氣虛患者。黨參補中益氣作用溫和,能改善食少便溏癥狀且不易引起燥熱。熟地黃為滋陰養血要藥,對血虛萎黃、心悸失眠者效果顯著。當歸配伍白芍可調理血虛兼血瘀證候,阿膠則多用于改善出血導致的精血虧耗。需注意實證及濕熱體質者慎用此類滋補藥物,陰虛火旺者誤服可能出現口干咽痛等不良反應。
氣血不足者日常可適量食用山藥、紅棗等平補類食材,保證充足睡眠并適度進行八段錦等舒緩運動。若出現持續頭暈、月經量少等癥狀,建議至中醫科進行脈診辨證。用藥需嚴格遵循劑量與療程,避免自行配伍引發藥物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