壞死性小腸結腸炎大家都聽說嗎,它是腸黏膜被損害出現炎癥,它的后果也是很嚴重的,沒有及時治療,病情嚴重的話會導致腹膜炎,腸穿孔,這一疾病在早產兒中是最常見的,病因目前都不是很清楚,出現壞死性小腸結腸炎,一定要在早期去正規的醫院治療,避免一些并發癥發生。
壞死性小腸結腸炎表現出來的癥狀有腹脹,腹瀉,急性的腹痛,還伴有嘔吐,便血的現象,嚴重的會引起患者的休克,也會危及到患者的生命,特別是在兒童年齡段是很常見的,大家要預防它的出現。
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病因學和發病機制
在發生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的新生兒中,在小腸中通常有三個因素出現:持續的腸缺血損害,細菌定植,腸腔內底物(如經腸喂養)。
引起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的原因尚不明確。已確信腸缺血損害可破壞腸道產生黏液,導致腸道易受細菌侵襲。一旦開始喂養,為腸道細菌繁殖提供了充足的底物,而細菌可滲透過腸壁,產生氫氣并積聚,產生X線上特征性的腸壁積氣,氣體并可進入門靜脈,通過腹部X線平片或肝臟B超可見到肝臟上面的門靜脈積氣。隨著病變的進展,可導致整層腸壁的壞死,穿孔,腹膜炎,敗血癥和死亡。
缺血性損害可由于缺氧性損害所觸發的原始潛水反射引起的腸系膜動脈痙攣,導致腸道的血流明顯減少;在換血過程中,敗血癥時期或用高張力配方奶喂養時,腸道血流減少導致腸缺血性損害。同樣,先天性心臟病可減少體循環血流,或動脈血氧飽和度的降低,導致腸道發生缺氧/缺血,從而發生壞死性小腸結腸炎。
?病因
1、飲食因素,如高滲乳汁或高滲藥物溶液可損傷腸黏膜,食物中的營養物質有利于細菌生長和碳水化合物發酵產生氫氣;
2、腸道供血不足,如新生兒窒息、肺透明膜病、臍動脈插管、紅細胞增多癥、低血壓、休克等;
3、細菌感染,如大腸桿菌、克雷白桿菌、綠膿桿菌、沙門氏菌、梭狀芽胞桿菌等過度繁殖,侵入腸黏膜造成損傷,或引起敗血癥及感染中毒性休克加重腸道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