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關節疼痛可能與關節炎有關時,通常可采取日常調理、物理治療、藥物治療、手術治療等方法改善。若癥狀持續或加重,建議及時就醫明確診斷,并在醫生指導下制定個體化治療方案。
1.日常調理
患者需避免長時間負重活動,如上下樓梯或爬山,以減少膝關節壓力。肥胖者可通過調整飲食結構、適度運動等方式控制體重。日常可選擇游泳、騎自行車等低強度運動,幫助增強關節周圍肌肉力量。
2.物理治療
急性疼痛期可采用冰敷緩解腫脹,每次15-20分鐘,間隔2小時重復。慢性期可通過熱敷或紅外線照射促進血液循環。部分患者可嘗試低頻脈沖電刺激、超聲波等物理療法,需在專業康復師指導下進行。
3.藥物治療
疼痛明顯時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布洛芬緩釋膠囊、雙氯芬酸鈉緩釋片等非甾體抗炎藥。存在軟骨損傷者可配合軟骨保護劑。關節腔注射玻璃酸鈉有助于潤滑關節。
4.手術治療
保守治療無效且關節嚴重變形者,可能需行關節清理術清除增生滑膜。晚期骨關節炎患者根據情況可選擇膝關節部分置換或全膝關節置換術,術后需嚴格遵循康復訓練計劃。
日常需注意關節保暖,避免久坐或久站。飲食可適量增加富含鈣質和維生素D的食物,如牛奶、深海魚類等。建議每半年至一年復查X線片評估關節狀況,出現關節活動受限或晨僵超過30分鐘時應及時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