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癥患者的多巴胺水平并非普遍存在絕對性偏低,其神經遞質系統的變化具有個體差異性。目前研究發現,部分患者可能出現多巴胺能系統功能異常,但這種變化與臨床癥狀的關聯性仍需具體分析。
多巴胺作為重要的神經遞質,主要參與情緒調節和獎賞機制。在快感缺失型抑郁癥患者中,確實存在中腦邊緣系統多巴胺分泌減少的現象,這可能與興趣減退、動力不足等核心癥狀相關。但部分患者的基底神經節多巴胺代謝水平檢測顯示正常波動,提示抑郁癥的神經生化機制存在異質性。近年功能影像學研究顯示,部分患者前額葉皮層多巴胺D2受體密度反而呈現代償性增高。
抑郁癥的病理機制涉及多種神經遞質系統的交互作用。除多巴胺系統外,5-羥色胺能和去甲腎上腺素能系統的功能障礙同樣重要。臨床常用的SNRI類藥物通過雙重再攝取抑制發揮作用,而多巴胺再攝取抑制劑如安非他酮,則對特定癥狀人群更有效,這說明不同患者的神經遞質失衡模式存在差異。
若出現持續情緒低落、興趣減退等癥狀,建議及時至精神心理科就診。醫生會通過臨床癥狀評估結合必要的實驗室檢查,制定個體化治療方案。藥物治療需嚴格遵循醫囑,切勿自行調整用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