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屬于金臟,通過五行相生相克來調理肺功能
五行在中醫中是一個重要的疾病調理依據。五行有金、木、水、火、土,他們是相生相克,互相依存,互相排斥,周而復始來完成循環的。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反過來就是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沒有起點,沒有結束點,循環往復,永久不衰。這樣的理論在中醫疾病體調理過程中是常常應用到的,在疾病的診斷上也會應用。如果能合理把握他們之間的相生相克的關系,就能很好的進行調理臟腑。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肺屬于五臟的第一臟,居于上部,主管皮毛,水道,主氣,居高臨下,統領其他臟器,屬于金臟。人體的生命活動離不開呼吸,呼吸一旦停止,就會意味著死亡。可見呼吸功能是多么的重要,這個呼吸功能就是由我們的肺來完成的。所以,有肺統領臟腑的說法,華蓋全身。
在西醫理論中,肺是完成氣體交換的主要場所,通過肺部組織,可以吸收氧氣,呼出二氧化碳氣體,給身體各個組織提供氧氣,然后把代謝廢物二氧化碳排出體外,需要不停的工作,絕對不能停止。也是最關鍵的器官。
在中醫理論中,肺是主管氣的,這里的氣與西醫理論中的氣是不同的,這里的氣是指氣血中的氣,與西醫理論有所區別。中醫理論中說,人體有氣血組成生命體,沒有氣血,就沒有生命。氣同樣是重要的,氣是血之帥,血是氣之母。
如果肺部出現疾病,往往可以通過五行理論進行調理,往往是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尤其是對于虛與實。中醫中講某一臟器有虛,有實,虛則補之,實則瀉之。如何通過五行來實現呢?其實,很簡單,虛就要補,補往往就是補其母。比如說肺虛,由于肺屬于金臟,土是生金的,也就是說土就是金之母,土對應的脾臟,所以,脾是肺的母親。常言道母壯兒肥,想讓兒健康起來,首先要求母親健康,這也是醫學理論,這一點比較好理解,。往往說的是孕婦,也就是說,只有孕婦強健,生出來的孩子才會健康。如果孕婦病歪歪的,生出來的孩子也會不健康。道理是一樣的,所以,補肺先補脾,這樣,才會效果明顯,效果才會穩定,一般不會出現反復現象。
如果是肺實,實則瀉之,就不能再用補法,而是要采取泄法治療,實則瀉其子,這也是五行原理,所以,肺實就要泄腎,肺之子是腎,所以要泄腎。才會對肺實有效果。
這就是五行相生相克的作用與治病原理。效果既快有穩定。也是中醫治療疾病的特殊之處。
溫馨提示:
請不要迷信專家,專家說的對不對,是需要后續的臨床試驗去不斷檢驗的,而且必定會有一些專家建議會被證偽。也不要蔑視專家,因為指南制定出來之前我們需要按照專家的意見去做,而且指南的制定首先要參照專家的意見。
本站原創內容,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