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體位
患者進食時的體位應因人因病情而異。①仰臥位30~60°,偏癱側肩部以枕墊起,護士位于患者健側。⑦側臥位采用健側臥位,利用重力的作用使食物主要集中在健側口腔,減少了食物在偏癱側的殘留。③坐位,頭正中直立,頭略向前傾,或頸部向患側旋轉,軀干直立,身體充分支撐,患側手放于桌上。嚴禁在水平仰臥及患側臥位下進食。為預防食管反流,進食后應保持坐立位0.5~1小時以上。
2、喂食工具
宜用薄而小的勺子從健側喂食,盡量把食物放在舌根部。不能張口患者,可以選擇50 m1注射器作為喂食工具,易控制注入量,但只限于喂食全流質的患者。吞咽障礙的患者不應使用吸管飲水,因為用吸管飲水需要較復雜的口腔肌肉功能,容易導致誤吸。為避免患者低頭飲水增加誤吸的危險,用杯子飲水時,杯中的水應至少保留半杯。
3、教會患者吞咽技巧
(1)鼓勵患者努力試著吞咽,以促進隱窩內食物的清除。
(2)指導患者在食物咽下后再吞咽數次,以便食物全部咽下。
(3)頦向下內收,使食管入口變窄,以增強氣道保護。
(4)頭偏向患側,使食團避開患側,同時使食管上段括約肌舒張。
4、環境及心理準備
向患者講解吞咽功能的基本原理,使其理解進食訓練的目的;同時營造輕松、愉快、整治的進食環境。疲勞有可能增加誤吸的危險,進餐前先安排患者充分休息。協助完成排便、洗臉、洗手、刷牙等準備,從而使患者獲得良好的心態配合進食。
5、食物要求
食物的性狀:水、茶等稀薄液體易導致誤吸,一般采用有適當的新性、密度均一、不易松散且爽滑、通過咽及食管時容易變形糊狀或膠膿狀的教稠食物,如豆腐腦、藕粉羹等。為便于吞咽,食物通常做成“中藥丸”大小,并置于舌根部。
食物的溫度:食物的溫度不宜太高或太低,以避免不良的物理刺激。如有可能以偏涼食物為宜,因為冷刺激能有效強化吞咽反射。兼顧食物的色、香、味。
其他:避免進食干、脆易碎的食物如考面包、餅干,難嚼或堅硬的食物如大塊肉、花生,帶骨頭的食物,熱的稀的水樣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