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產褥期≠臥床一個月
有人說產褥期就是要臥床一個月,其實這種說法也是錯誤的,早期下床活動可以促進身體盡快恢復,并且有利于子宮的回復和惡露的排出,從而可減少各種感染的機會,還能促進腸蠕動,減少便秘以及痔瘡的發生。一般健康的產婦在6-8小時左右就可以做起來,12小時自己可以到廁所大、小便,一般第二天即可隨意活動;對于剖腹產產婦,在臥床6小時候可翻身,術后24小時可以做起來,具體下床時間可根據產婦個人情況而定。
2、產褥期≠坐月子
在我國“坐月子”的習俗已經流傳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是協助產婦順利的度過產后生理和心理轉折的關鍵時期。但是傳統中的坐月子只有一個月的時間,因此傳統中的坐月子僅僅相當于產褥期的前30天的時間,是不能夠替代整個產褥期的。很多人誤以為坐月子就是指產褥期,其實這種人為是不夠全面的產褥期的身體變化。
3、產褥期的時間
分娩完成后產婦便進入了產褥期,直到母親除了乳腺外的全身各器官恢復到接近正常狀體的這段時間叫做產褥期,一般產褥期的需要6-8周左右的時間,大約為42-56天左右的時間。
4、產褥期的身體改變
產褥期母親的全身各個系統都會發生相應的生理變化,其中以生殖系統變化最大,其次是乳房,以及循環、泌尿和內分泌等系統的變化。在產褥期子宮肌層的縮復和子宮內膜進行再生;產后惡露的排出;乳房也開始分泌乳汁;產婦的消化以及內分泌系統也會逐漸恢復到懷孕前的狀體;還會在在產褥早期出現尿量增多、體溫升高等變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