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保持創面干燥促進恢復
寶寶皮膚燙傷要注意創面干燥,冷水沖洗后應避免再浸水。燙傷后一般不用抗生素,如創面1~2天后還是紅腫、疼痛加劇,則有感染之嫌,可在醫生指導下進行治療,以免增加不必要的痛苦。家長不要向傷口吹氣或撫摸碰觸傷口來緩解不適,因為這樣做可能會污染傷口,并引起感染。
2、保持創面清潔防感染
寶寶燙傷后,不要在沖洗后的創面上自涂一些藥物和食品,如醬油、醋、香油、牙膏、小蘇打等,這些做法會污染創面,造成感染。也不要在創面上涂紫藥水或紅汞,其實這樣做不但起不到作用,還會遮蓋創面,為診斷帶來麻煩,而且較大面積涂紅汞會引起汞中毒。輕微燙傷可在家中處理,涂上燙傷藥膏即可。
3、減少活動促進愈合
寶寶燙傷后,要注意休息,減少活動,避免孩子搔抓傷口,預防感染。在這段為期兩、三個禮拜的恢復期,注意不要讓傷口沾到水。如果患處是在腳部,在就醫后一周,建議病人將腳抬高,減少走路,這樣比較不會痛。若傷口疼痛可在醫生指導下用一些止痛藥,或者是略微冰敷,在傷口處降低溫度,使疼痛的程度減輕。
4、正確處理水泡
燙傷后出現水泡,家長切勿自行弄破,以免引起感染;一般小的水泡不用做處理,待其自動吸收愈合;而對一些較大的水泡和關節處比較會破的地方,應請醫生處理,用無菌注射器將水泡抽出,并做好消毒措施。如果傷口不嚴重,通常會在兩個禮拜之內愈合,若未感染通常不會留下疤痕。患兒約略兩天到醫院換藥一次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