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睡補”
年紀大的人相信中醫的比較多,多數認同“是藥三分毒”的說法,TA們經常會認為不管你吃什么藥都不好,最好連鐵片和維生素也不要吃,可以多吃豬肝補鐵,多吃各種食物和蔬菜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對于輕度的貧血或是輕度的營養缺乏或不均衡來講,食補是可以解決問題的。但是對于中度以上的貧血也好,缺鈣也好,預防神經管缺陷的補充葉酸也好,靠食補就有些不靠譜了。因為要想達到治療的效果,可能需要每天吃好幾斤的豬肝(鐵元素夠了,但是蛋白質會明顯的超量,而且誰又能保障豬肝的食品安全呢?),喝幾十碗的骨頭湯,吃幾公斤的蔬菜或水果。
這些中醫和民間說法聽起來好像有道理,但是和其他經驗性醫學一樣,是有不少相互矛盾的。例如一會說“藥補不如食補”,一會又說“藥食同源”,而按照中醫理論,很多有毒的東西又是入藥的。其實,很多類似的建議是在食品和物質很匱乏的年代提出的,那時候又沒有西藥,所以把這些建議放在今天去推薦并不合適。
對于一般的小問題,首先推薦食補;如果有臨床需要,該服藥的還是應該服藥的,例如鐵片、鈣片、維生素、葉酸等。
2、孕期進補注意事項
一是要觀察脾胃運化和吸收功能,若功能欠佳,就不宜進補;
二是牛乳等含鈣量高的食物,不宜和莧菜、菠菜等草酸鹽含量高的蔬菜同食;
三是為防水鈉潴留,加重浮腫現象或導致血壓升高,應少食脂肪甜膩及辛辣刺激之品,或進食低鹽偏淡的食物。
3、孕期飲食管理原則
要吃好,別貪飽;十分飽太多,八九分飽正好;中庸的中國文化也適用于孕期營養原則:適量均衡不超標;營養金字塔是參考,沒有人是完全按照教科書去吃飯的,吃的是美食,不僅僅是科學;要科學地享受孕育孩子的過程,不需要折磨自己。
4、愛是克制,喜歡是放肆
這句話來自于韓寒的電影“后會無期”,用在孕期的飲食管理與控制也比較適合。美食是文化,講究的是享受,可以放肆;營養是科學,講究的是均衡和適量,需要克制。孕期的飲食要講究科學,但是也別喪失了做人的樂趣。life is not science,偶爾放縱自己一下也無妨,不礙大局,無傷大雅。所以我給準媽媽的建議是,一周內一日三餐,21頓飯中20頓要講科學講營養均衡,但是有1頓飯可以胡吃海喝,放縱自己,這樣既講了科學又享受了美食,兩不誤的。
其實我也經常會掙扎在享受美食與科學營養的沖突之間,實在抵擋不住美食的誘惑的話,給自己的借口是enjoy a little before it is too late!吃多了,就去快步走,就去跑步。其實朋友們之間除了約吃飯以外,還可以約跑步的。如果真的跑步上癮了,你會覺得比享受美食還要爽,even better than s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