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上廁所時
“便秘”是心血管疾病發作的“罪魁禍首”。原因是大便時突然用力,會增加胸腔壓力,減少心臟血液回流量,導致心血管事件發作。
防范:多吃高纖維食物,多補充體內水分,同時注意適量運動,防止便秘。高齡老人避免用力解大便,盡量選擇坐式便器。
2、豐盛晚餐后
多項研究表明,高脂肪、高碳水化合物飲食會導致血管收縮,加大血栓危險。特別晚餐質優量多,會使膽固醇增高,刺激肝臟制造低密度和極低密度脂蛋白(所謂的“壞膽固醇”),容易突發心絞痛。
防范:晚餐不宜吃得過好,心臟病患者更要忌暴飲暴食。如果實在難忍口腹之欲,每天吃一片阿司匹林有助于預防血栓形成。
3、干體力活時
冠心病人在做體力活時(如搬、抬東西),如果突然“發力”,有可能導致體內應激激素猛增、血壓驟升、心臟狂跳,誘發事件。
防范:避免過重的體力勞動,體力活動前最好稍作熱身,或從小運動量開始,循序漸進,量力而行。
4、星期一早晨
研究表明,周一心血管疾病發作危險比其他幾天高20%,死于心肌梗死的危險比平時高30%。其原因可能與周六、周日玩樂過度,吃喝、吸煙過多有關,也可能是因周一要重返工作而感到壓力。
防范:休息日游玩,飲酒、抽煙都別太過,更不宜通宵玩樂。可適當睡懶覺,但不要過頭,否則生物節律被打亂,周一猛然早起會使血壓升高。
5、清晨起床后
美國研究發現,清晨發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險較平時增高40%。原因是人體清醒時,體內會分泌腎上腺素等應激激素,血壓隨之升高,耗氧量也會增加。而且此時身體處于脫水狀態,血液循環較差,如起床動作過猛,會突然加大心臟負擔,誘發意外疾病。
防范:起床宜慢不宜快,醒后最好在床上醒神3分鐘。起床后要注意保暖,如外出晨練,要充分熱身再運動。常用的β阻斷劑宜晚上睡前服,清晨時藥效能達到最佳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