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與健康狀況有關
寶寶若是早產兒,或身體有系統性疾病。如唐氏癥、腦下垂體分泌異常、外胚層發育不全癥候群等,都有可能造成寶寶長牙的速度有所差異,必須通過抽血檢查才能確定真正的病因。
如果孩子1歲后還未長牙,建議到醫院做微量元素檢查,查找原因,看是否存在佝僂病等情況,以便及早進行治療。
2、與寶寶出生季節有關
秋冬季出生的寶寶,因為天氣較冷,家長很少帶寶寶到戶外活動,日曬少了,很容易導致體內維生素D缺乏,引發佝僂病,從而令長牙遲緩。對于這樣的寶寶,兒科專家通常建議家長適當給寶寶補充維生素D,促進鈣吸收,防止佝僂病的發生。佝僂病可影響寶寶出牙的時間,但是這種程度的佝僂病同時還會伴有方顱、肋骨串珠、雞胸、O型腿或X型腿等嚴重癥狀。
3、與是否正確添加輔食有關
寶寶生長發育到一定階段,光靠母乳和奶粉已不能滿足其營養,所以,家長一定要及時給寶寶添加輔食,讓其得到足夠的營養,這樣才能確保牙齒的正常萌出。正確添加輔食可以為寶寶牙齒萌發提供必要的營養,同時還可鍛煉寶寶的咀嚼能力,促進口腔內血液循環,加快牙齒的發育。添加輔食要按照由軟到硬、由細到粗的順序。
4、與營養有關
長牙的快慢與寶寶自身的營養狀況有關。因為牙齒發育時期需多種礦物鹽,如鈣、磷、鎂、氟和維生素類,如嬰兒患營養不良、蛋白質、維生素缺乏,會使乳牙萌出延遲。其次,與母親妊娠期及哺乳期的營養狀況有關。我們知道,乳牙在胚胎期就開始生長發育了,這期間如果孕母營養不良,勢必影響乳牙的生長發育;而哺乳期時母親營養低下,也將影響寶寶的鈣和磷的吸收,從而導致寶寶出牙延遲。一般營養良好、身體好、體重較高的寶寶比營養差、身體差、體重低的寶寶牙齒萌出早。
5、與遺傳有關
孩子出牙時間的早晚,主要是由遺傳因素所決定的,如果爸爸媽媽出牙時間偏晚,孩子出牙時間也有可能比一般的小朋友晚。通常寶寶在出生6-7個月便開始長牙,出牙早的孩子在4個月便開始長牙,出牙晚的孩子要到10個月左右才萌出,個別孩子要到1歲以后才長出第一顆乳牙,這種情況與嬰幼兒時期骨骼生長的快慢有關。正常情況下,女孩比男孩牙齒鈣化、萌出的時間早。
6、寶寶長牙注意事項
專家表示,孩子8個月左右時,如果還沒有長牙,家長可注意加強寶寶的營養,按時添加輔食,還可用咬膠、饅頭片這樣的東西磨一磨,鍛煉孩子的咀嚼能力,促進口腔內血液循環,以便加快牙齒發育。只要孩子沒有其他毛病,家長不必過度擔心。如果寶寶超過12個月仍未萌芽,屬于異常,應入院做相關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