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每天保證足量的谷類攝入,粗細搭配
谷類食物是我國傳統的膳食主體,是人體能量的主要來源,也是最經濟的能源食物。在經濟發展、生活水平改善的今天,堅持谷類為主,避免高能量、高脂肪和低碳水化合物的膳食,可以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和癌癥。
2、每天選擇食物品種越多越好
食物可分為五大類:谷類及薯類;動物性食物;奶類、豆類和堅果;蔬菜、水果和菌藻類;油脂等純能量食物。各種食物所含的營養成分不完全相同,任何一種天然食物都不能提供人體所需的全部營養素。平衡膳食必須由多種食物組成,才能滿足人體各種營養需求,達到合理營養、促進健康的目的。
3、粗細搭配有利于合理攝取營養素
精細搭配有兩層意思:一是要適當多吃一些傳統上的粗糧,即相對于大米、白面這些細糧以外的谷類及雜豆,包括小米、高梁、玉米、蕎麥、燕麥、薏米、紅小豆、綠豆等;二是針對目前谷類消費的主體是加工精度高的精米白面,要適當增加一些加工精度低的米面。
不同種類的糧食及其加工品的合理搭配可以提高其營養價值。如谷類蛋白質中賴氨酸含量低,是其限制氨基酸;豆類蛋白質中富含賴氨酸,但蛋氨酸含量較低,是其限制性氨基酸。如果將谷類和豆類食物合用,他們各自的限制性氨基酸正好互補從而大大提高了蛋白質的利用率。
4、谷類為主是平衡膳食的基本保證
谷類食物中碳水化合物含量約為75%~80%,蛋白質含量約為8%~10%,脂肪含量為1%左右,還含有多種礦物質、B族維生素和膳食纖維。谷類食物是最好的基礎食物,也是最便宜的能源。
提倡谷類為主,也就是強調膳食中谷類食物應是提供能量的最主要來源,應達到一半以上。以谷類為主的膳食模式既可提供充足的能量,又可避免攝入過多的脂肪及含脂肪較高的動物性食物,有利于預防相關慢性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