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傷食發燒
寶寶喂養或飲食不當,脾胃虛弱致食物蓄積腸胃,無法消化在胃腸堆積發酵而產生熱能的發燒,以嬰幼兒為最多。此發燒四肢掌心熱,不像感冒的四肢冷,消食即燒退而痊愈。
2、新生兒發燒的機制
新生兒期體溫中樞發育不成熟,汗腺組織發育也不完善,無論產熱和散熱功能都不完善,調節能力較差,加以新生兒皮下脂肪薄,體表面積相對較大,體溫易受周圍環境溫度影響。因此很多因素都可以引起新生兒發熱,如室內溫度過高、各式病毒、細菌的感染發炎、自體免疫疾病、脫水等。
3、新生兒感染引起
各種病原體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包括:肺炎、臍炎、敗血癥、化膿性腦膜炎以及各種病毒感染性疾病等。但是要注意,不是新生兒感染都會有發熱,有些嚴重感染的新生兒并不表現發熱而是低體溫。
4、新生兒脫水熱
多發生在生后3~4天正常母乳喂養的新生兒,發病原因為攝入水分不足。因新生兒出生后經呼吸、皮膚蒸發以及排出大小便等丟失相當量的水分,而生后3~4天內母乳量較少,如未及時補充可造成體內水分丟失過多,導致新生兒血液濃縮而發熱。待補充水分及降低環境溫度后即可緩解。
5、環境因素引起
新生兒體溫容易受外在環境影響:室溫過高、新生兒包裹過嚴過多、房間空氣不流通、水份攝取不夠、水份流失(流汗、腹瀉)、劇烈活動前后、某些特殊藥物作用等,均可能引起新生兒溫度迅速升高。若體溫呈現不穩定狀態,則應考慮疾病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