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 主任醫師?
擅長: 腫瘤的導管微導管灌注化療;栓塞化療;宮肌瘤栓塞術;動脈藥盒植入術;腫瘤射頻消融術
簡介: 張福君教授,男,1963年出生,1987年于內蒙古醫學院醫療系本科畢業,1997年白求恩醫科大學影像醫學與核醫學碩士畢業,2006年第二軍醫大學影像醫學與核醫學博士畢業。現就職于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影像與微創介入中心,任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研究生導師。 社會兼職: 中國抗癌協會腫瘤微創治療專業委員會 副主任委員(2011 -至今) 中國抗癌協會粒子治療學會 常務副主任委員(2010-至今) 廣東省抗癌協會腫瘤影像與介入診治專業委員會 主任委員(2011-至今) 廣東省醫師協會放射介入醫師專業委員會 常務委員(2011-至今) 海外經歷: 2008年9-12月美國貝勒醫學院放射科訪問學者。 臨床醫療: 近十多年來與介入病區其他醫務人員一道,開展40余項腫瘤介入治療新技術,如CT導向下腫瘤I125粒子植入術;腫瘤微波消融術;腫瘤射頻消融術;肝癌的雙介入治療;盆腔腫瘤、鼻咽癌、肺癌等的介入治療,另外還開展了動脈化療藥盒植入術、食管內支架植入術、氣道內支架植入術、膽道內支架植入術、腔靜脈內支架植入術、介入法胃造瘺術,尤其在I125粒子植入技術方面,在華南地區率先開展了這一項目,開辟了腫瘤治療中的新途徑,對腫瘤學科的發展產生了積極地推動作用,更使我院的腫瘤微創診療工作得到了國內同行的一致認可。 科學研究: 張福君教授除了在臨床醫療工作中盡職盡責,同時積極開展科研工作,在國內中華醫學雜志、中華放射學雜志等國內頂級核心期刊發表專業學術論文50余篇,主持了多項重要的臨床研究項目,在多個具有廣泛影響力的國際雜志上發表研究論文,獲2009“國內最具影響的百篇文章”,2009年在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腫瘤學科高被引作者中排名第三, 2010年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近3年作為第一作者、通訊作者在國際著名學術雜志等發表論文10余篇,其中包括Cancer, EJO,The Oncologist,Cancer Biology&Therapy等雜志。 科研獲獎項目: 獲國家專利5項 2009年獲得中國百篇最具影響力國內文章 2010年獲中國抗癌協會腫瘤微創治療專業委員會粒子學組突出貢獻獎。 2013年獲中華放射學雜志特殊貢獻獎。 科研基金: 廣東省科技廳《熒光及釔90雙標記的分子靶向藥物對鼻咽癌的顯像及治療作用》(2013) 廣州市科信局《肝癌熒光及111銦雙標分子靶點多模態融合顯像的實驗研究》(2013)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鼻咽癌分子靶點熒光顯像與核磁共振融合模型建立的實驗》(2010), 省科技廳《分子靶點熒光顯像劑的篩選及熒光顯像對鼻咽癌早期診斷的實驗》(2010), 主編或編寫專著: 1.《肝癌微創治療與多學科綜合治療》軍事醫學出版社,2003,副主編 2.《腫瘤介入診療學》科學出版社,2005,編者 3.《放射性粒子組織間近距離治療前列腺癌》,北大醫出版社,2007,主編 4. 《CT介入治療學》第二版2012年5月,人民衛生出版社,主編 近年來發表論文(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 1.肝癌肝移植術后復發及肝外轉移瘤的I125粒子植入治療,第一作者,《中華醫學雜志》2007;87(14):956-959 2.I125粒子組織間植入治療局部晚期肺癌的對比研究,第一作者,《中華醫學雜志》2007:87(46):3272-3275 3.CT導向下I125粒子植入治療胰腺癌,第一作者,《中華醫學雜志》,2006.4(2):218-222 4.I125粒子組織間植入在骨轉移腫瘤中的臨床應用,第一作者,《中華放射學雜志》,2007.1(25):76-78 5.肝動脈栓塞化療后射頻消融聯合酒精消融對原發性肝癌的療效評價,第一作者,《中華腫瘤雜志》2005.4(19):248-250 6.CT 導向下I125粒子植入治療肺轉移瘤,第一作者,《中華放射學雜志》,2004.9(4):10-13 7.水冷循環2450MHZ微波凝固離體豬肝的實驗研究,第一作者,《中國介入放射學》,2008.03(31):271-273 8.經皮穿刺I125粒子植入治療胃腸道來源肺轉移瘤的短期療效觀察,通訊作者,《介入放射學雜志》,2006.4(16):235-237 9.I125粒子組織間植入治療肺惡性腫瘤,通訊作者,《介入放射學雜志》,2008.3(14).190-193 10.CT導向下I125粒子植入治療復發性盆腔惡性腫瘤,通訊作者,《中國微創外科雜志》,2007.2(20):127-129 11.CT導向下I125粒子植入治療肝門區肝癌,通訊作者,《介入放射學雜志》,2005.6(15):606-609 12.CT導向下經皮穿刺植入I125粒子老年性中心型肺癌近期療效的臨床觀察,通訊作者,《中華腫瘤防治雜志》,2007.23(17):1818-1820 13.Osteosarcoma:Limb salvaging treatment by ultrasonogrphically guided 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CancerBiolTher 2009;(12)1102-1108 14.Superficial malignant tumors:Non-invasive treatment with ultrasonographically guided high-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CancerBiolTher 2009;8(24)(December15;2009) 15.Short to mid term evaluation of CT-guided I125 brachytherapy on intra-hepatic recurrent tumors and/or extra-hepatic metastases after liver transplantation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CancerBiol Ther.2009;8(7):585-590 16. Feasibility of 125I brachytherapy combined with sorafenib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multiple lung metastases after liver transplantation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 and Clinical Oncology. 2010 Nov;136(11):1633-40 17. Noninvasive treatment of malignant bone tumors using high-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Cancer. 2010 Aug 15;116(16):3934-42. 18. Therapeutic effects and prognostic factors in high-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 combined with chemoembolisation for large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European Journal Cancer. 2010 Sep;46(13):2513-21 19. Microwave ablation treatment of liver cancer with 2,450-MHz cooled-shaft antenna: an experimental and clinical study.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 and Clinical Oncology. 2010 Oct;136(10):1507-16 20. An imageable retinoid acid derivative to detect human cancer xenografts and study therapeutic dosing to reduce its toxicity.Contrast Media Mol Imaging. 2010 Nov 30. [Epub ahead of print] 21. Computed tomography 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indings of peripheral 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rs of the head and neck. European Journal of Radiology. 2011 Feb [Epub ahead of print] 22.Ke, S. and F. Zhang, et al. (2012). "Multiple target-specific molecular imaging agents detect liver cancer in a preclinical model." CurrMol Med 12 (8): 944-51. 23.Hu, X. and H. Qiu, et al. (2012). "Recurrent gliomas: comparison of computed tomography (CT)-guided 125I seed implantation therapy and traditional radiochemotherapy." Cancer BiolTher 13 (10): 840-7.
第一執業
廣東羅浮山國藥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從事藥品生產,藥品經營,中草藥收購等業務的公司,成立于2008年12月24日,公司坐落在廣東省,詳細地址為:惠州市博羅縣長寧鎮廣汕公路邊嶺排工業區(羅浮山藥業城);經國
北京韓美藥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京韓美)成立于1996年3月,公司產品業務涉及兒科產品、消化科產品、骨科產品、抗感染藥等領域,98%的產品在國內成產,主要產品有媽咪愛、易坦靜、易安平、美常安、利動、
益普生集團作為一家有著八十多年制藥經驗的歐洲制藥集團,擁有20余種上市產品及遍布全球近4000名的員工。公司的發展戰略是以三大治療領域內的高科技產品為基礎,即腫瘤、內分泌、神經肌肉類疾病,這些高
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同仁堂制藥廠成立于1990年11月21日,注冊地位于北京市大興區中關村科技園區大興生物醫藥產業基地天貴大街33號,法定代表人為張朝華。經營范圍包括加工、制造中成藥;出租辦公用房
輝瑞在中國業務覆蓋全國300余個城市,并在華上市了五大領域的高品質的創新藥物,包括腫瘤、疫苗、抗感染、炎癥與免疫、罕見病等多個領域的處方藥和疫苗。多年來,輝瑞始終致力于“成為中國醫療衛生體系重要組成
石家莊以嶺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于1992年6月16日創建,公司以“繼承創新、造福人類”為企業宗旨,以“科技健康明天”為企業發展目標,以健康人類為己任,造福社會為弘愿,始終堅持市場龍頭、科技驅動的創新發展
北京同仁堂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制藥廠成立于1980年07月31日,注冊地位于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中路20號,法定代表人為王煜煒。經營范圍包括制造膠劑、口服液、丸劑、顆粒劑、糖漿劑、擦劑、氣霧劑、軟膠囊
海南碧凱藥業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是【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國家工商總局【守合同重信譽單位】、海口工業【十佳企業】。擁有各類人才,員工近2000人。生產基地位于海口藥谷,占地134畝,建筑面積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