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劃定需要核酸檢測的區域范圍?區域范圍的劃定取決于幾個因素
3月22日下午,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疫情防控工作有關情況。新修訂的《區域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組織實施指南(第三版)》中對核酸檢測的區域范圍如何劃定??
醫政醫管局局長焦雅輝介紹,區域的范圍的劃定要取決于幾個因素:
首先是要取決于精準的科學的流調,我們對感染者的情況能夠掌握到什么程度,從發現他核酸陽性到首先出現癥狀,我們往回追時間有多長。包括在這段時間他的活動軌跡有多廣,對于他的密接人群,我們能夠追到多少,如果追到的越多,對于密接人員的行動軌跡掌握的越全面,可能這個區域劃分就會越精準。
另外也取決于我們管控的措施是不是嚴格。比如我們在封控區要求足不出戶,在管控區要求足不出小區,管控區如果管的不嚴格,可能出了小區了。防范區,是要求不出劃定的區域,出了這個區域的話,這些都有可能會造成風險的擴散。
對于區域的劃分,也取決于感染者是呈點狀的,就是風險點是呈點狀分布還是整體的聚集性分布,所有的因素都決定了區域劃分有多大的范圍。
我們這次在三版的組織實施指南里要求,要在科學精準的流調以及嚴格的管控措施基礎上來劃定核酸檢測的實施區域范圍,并且這個范圍不是一成不變的。我們也強調,在每一輪核酸檢測結果出來之后,我們都要及時進行研判,要看發現的感染者波及范圍有多廣,另外也要分析這些感染者的來源是從哪里發現的?比如都是從集中隔離點發現的,說明社會面已經沒有傳播的風險了,我們就可以把核酸檢測的范圍僅僅劃定在集中隔離的這些人員。如果還有社會面上來的,除了封控區、管控區以外,還有社會面來的,說明在社會面上還是有傳染源在活動,包括有主動就診的,比如在發熱門診就診發現的,說明在社會面上還是有一定的風險,所以這個區域劃分的范圍就要盡量劃得大一些。如果都是在我們管控的范圍之內,我們就可以只是在管控范圍內做核酸檢測,所以是根據每一輪核酸檢測發現感染者的途徑以及它的分布,我們要做動態的調整,不斷科學精準的來劃定區域核酸檢測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