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企還陷在消化集采的泥潭中嗎?藥物集采的影響有多大?
相關企業: 江蘇恩華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現在回想起來,集中采購影響了制藥企業乃至整個行業的方方面面,包括藥品質量、價格、銷售、供應、創新、研發和轉型……一家制藥企業的負責人經歷了多輪國家集中采集洗禮,他曾向E制藥經理表示遺憾。
最明顯、最直觀的變化是,在集中采購的背景下,制藥企業的利潤率正在縮小。盡管2021年年度報告尚未發布,但集中采購對恒瑞的影響已躍升至紙面。第三季度恒瑞制藥實現營業收入69億元,同比下降14.84%;恒瑞在2021年半年度報告中明確表示,該公司在2020年11月實施的第三批集中采購涉及6種藥物,導致該公司今年上半年銷售收入環比下降57%。
集中采購顛覆了傳統的銷售模式和競爭模式。原本占據市場主導地位的仿制藥企業的核心產品利潤已經被壓縮。無論他們是選擇維持現狀還是參與批量采購,他們都會降低企業的利潤。因此,低端仿制藥已經轉變為高門檻仿制藥、創新制藥產品和競爭不足的專利產品,成為制藥企業正在尋求的新業績增長。
顯然,沒有技術障礙的普通仿制藥將逐漸回到制造業的利潤水平,仿制藥的高毛利潤時代已經結束。只有具有創新核心競爭力的制藥公司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走上更好的發展軌道。
許多企業將目標轉向創新藥物的研發,試圖將產品管道調整為未來更具競爭力的軌道,從而受益于國家正常的集中采購政策。然而,新藥的研發并不容易。對于早期沒有人才團隊和新藥研發環境的企業來說,轉型需要更多的時間。對于實力不足、缺乏研發能力的企業來說,將面臨巨大的壓力,甚至加速行業重組。
新的業績旗幟01。
集采政策推動了國內醫藥產業的轉型升級,當地龍頭企業在產業轉型中發揮了主導作用。
我們可以看到,目前的行業有很多轉型,轉型和創新,制造像Teva這樣的仿制藥企業,轉型為非醫療保險和大健康領域,或者成為制藥產業鏈中的CXO……一些投資者告訴E藥物經理,在許多轉型方法中,從模仿到創新的轉型和升級是最常見的方法,也是大多數傳統制藥企業的主要出路,因為創新藥物確實更有前途。
在集采政策的影響下,向R&D企業轉型是企業發展戰略最明顯的變化。中國生物制藥是成功轉型的典型例子之一。
曾經,受國家集中采購影響的中國生物制藥業績面臨壓力。過去幾年,幾輪國家集中采購讓以仿制藥起家的中國生物制藥業績一個接一個地受到沖擊。恩替卡韋、厄貝沙坦/氫氯噻嗪、瑞舒伐他汀、氟比洛芬酯等過去的主要產品先后在4+7和隨后的集中采購中標或中標,或產品價格大幅下降,市場大幅萎縮。在集中采購的洗禮下,曾經的王牌占公司營業收入的比例不斷下降。
然而,中國生物制藥在最近舉行的2021年業績發布會上表示,前四批國家集中采購對公司業績的影響已經基本消化,第五批集中采購的影響將在2022年繼續消化。2021年度報告顯示,中國生物制藥逐步走出集中采購帶來的業績陰霾,創新已成為中國生物制藥強勁發展的重要驅動力。根據年度報告,該公司的創新藥物收入為64億美元,占收入的24%,四年復合增長率為35%。在過去五年中,已有79種新產品上市,報告期內累計收入121億元,占收入的45.1%,創歷史新高,四年復合增長率58%。
在R&D投資方面,2021年中國生物制藥總支出約38.2億元,占集團收入的14.2%左右,其中大部分已計入損益表,其中創新藥物和生物藥物的R&D投資占70%以上,投資金額同比增長64.7%左右。截至2021年底,共有417種正在進行臨床試驗和申請生產的正在研究的產品,57種創新藥物處于不同的臨床階段。于不同的臨床階段。根據Insisight數據庫,目前有32個臨床II期項目和50個臨床試驗階段。中國生物制藥董事會主席謝齊潤在業績發布會上表示,隨著過去三年批準的產品數量的不斷增加,中國生物制藥已經形成了50多個產品群,并將在2022年繼續增加。預計未來三年將有106個新品種獲得批準,包括10個創新藥品。
信立泰作為2018年第一個遭遇集采的產品,是傳統藥企中的重傷員,因集采失敗而陷入業務困境。
我們享受了仿制藥時代的紅利受了仿制藥時代的紅利。新立泰在創新方向上的布局比較晚,創新產品的實現還需要時間。
在集中開采的重大打擊下,新立泰開始加大新藥研發投入,部分抗腫瘤生物類似藥物、抗生素等已進入臨床階段的研發項目于2019年終止。在年度報告績效交流會上,新立泰總經理葉玉祥曾表示,公司已全面轉型為創新型制藥企業,布局重點放在慢性病藥物領域。管道布局涵蓋心血管系統、降血糖、骨科和抗腫瘤,其中心腦血管系統占多數。2019年,新立泰R&D費用為7.63億元,同比增長87.37%。2020年,新立泰將其仿制藥鹽酸厄洛替尼和利伐沙班在中國大陸的權益轉讓給藍谷制藥。新立泰表示,這是為了專注于創新研發和核心戰略領域。
信立泰研發投入分別為8.04億元、7.7億元和7.73億元,占營業收入的比重分別為17.28%、17.38%和28.21%。
信利泰研究院副院長徐文杰在創新藥管布局方面表示,公司將以心血管領域為核心,擴大降血糖、骨科、抗腫瘤等領域。未來,我們將繼續深化慢性病藥物使用領域。這一領域仍有大量未滿足的臨床需求,這些產品具有社會價值,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截至2021年底,信利泰正在研究48個項目,包括26個化學藥物(包括21個創新項目)和15個生物藥物(包括10個創新項目);醫療器械領域有7個研究項目。經過幾年的持續和快速的研發投資,信利泰已經從單一的仿制藥轉變為創新。
在2020年1月的第二輪集中采購中,華東醫藥被殺,當地產品阿卡波糖片的集中采購失敗,股票跌停,市值每天蒸發40億。當年華東制藥年收入336.83億元,同比下降4.97%,這是近10年來首次下降,扣除非凈利潤24.29億元,同比下降5.62%。
從痛苦中學習。華東制藥在2020年年報中明確了明年的目標:努力完成不少于15種創新藥物、6種仿制藥和1種其他新產品的項目批準工作,努力獲得3個生產批準文件,通過至少2個產品法規的一致性評估,完成25項專利申請,并在國際注冊中批準產品的注冊。
在研發投資方面,華東制藥曾表示,自2020年以來,努力實現年度研發投資占制藥行業銷售收入的10%以上,為創新工作提供物質保障。在具體的研發策略方面,華東制藥通過自主研發+合作委托開發+產品授權引進的新藥研發模式,一路克服困難。
值得注意的是,BD合作已成為其構建醫藥研發生態系統的重要途徑。在過去的一年里,華東制藥已經完成了七個主要項目,包括內分泌、腫瘤和自身免疫,包括E制藥經理的統計,其中明確引進了11種產品(合作開發和商業化)。
根據今年1月華東制藥投資者關系的研究記錄,注射用泮托拉唑鈉的影響逐漸消化,為2022年回歸增長軌跡奠定了基礎。華東制藥希望到2030年,公司的創新和國際轉型將初步完成,使華東真正成為以創新為核心的國際制藥企業。
無論是通過自主研發、項目引進、合作等方式,善于吸收成功經驗、站得高、看得遠。
02還在消化嗎?
在2019年4+7全國擴大集中采購期間,信利泰不僅因失標而跌停,同日還有京新藥業和恩華藥業跌停。京新藥業核心產品之一瑞舒伐他汀鈣片未中標,其股價一路下跌,直至收盤跌停;恩華藥業因利培酮片失標,當日收盤直接跌停。
也正是在這一輪集中開采中,阿托伐他汀鈣的失標并沒有給嘉林制藥(德展健康)的股價跌停帶來重大損失,但其2019年業績大幅下滑,其中收入下降46%,凈利潤下降64%。
這些企業還在消化集采的泥潭里嗎?
京新藥業曾在其2018年年報中表示,該公司首次通過全國集中采購三種一致性評價產品中標,大大提高了企業知名度和品牌影響力,也將公司推向了發展的出路。瑞舒伐他汀鈣片就是其中之一。該產品當年銷售額為6.93億元,也是京新藥業當年銷售額最高的核心產品之一。2018年,京新藥業收入分別為29.44億元、36.47億元,同比增長32.6%和23.88%。
然而,到2020年,瑞舒伐他汀鈣片失去標準和集中采購降價的影響將會顯現出來。年收入32.58億元,同比增長-10.66%。其中,核心業務之一的心腦血管管銷售收入為7.93億元,同比下降31%。根據北京新藥報,主要影響藥品集中采購的降價,但通過集中采購帶的數量,銷售實現了顯著增長。
降價中標,獲得市場份額,但會減少利潤空間;不降價意味著放棄市場份額,企業陷入兩難境地。此時,企業的發展趨勢是擁抱集中采購的影響,擴大業務,轉型創新。
此時,北京新藥業的選擇是加強精神神經和心血管領域,調整產品結構,優化市場戰略,努力消化外部市場的影響,增加創新投資,加強關鍵產品的優勢。
而到2021年,從業績來看,京新藥業似乎還沒有回到集采前的水平。根據2021年年度報告,公司營業收入33.36億元,同比增長2.39%,成品藥收入19.02億元。
在創新研發方面,北京新藥的研發投資逐年增加。2018年至2021年分別為2.42億元、2.54億元、2.59億元和3.29億元。然而,在產品方面,北京新藥仍然沒有成藥上市。根據年報,截至2021年底,公司共有11種創新藥物(設備)正在研究中,6個創新項目已進入臨床階段,其中5個已進入臨床中后期階段。預計在過去三年中有兩個已上市。同時,預計每年將有三種或三種以上的產品進入臨床。
恩華藥業是一家專注于中樞神經系統藥物研發生產的上市企業,2021年收入39.36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7.09%,其中麻醉、精神、神經等產品銷售收入分別占49.77%,27.84%,4.02%。
可以看出,麻醉產品是恩華藥業的核心業務。其麻醉產品咪達唑侖注射液市場份額高達79.6%,依靠咪酯乳液注射液市場份額高達90%。然而,一些分析人士指出,恩華藥業的一些麻醉藥已經占據了一定的份額,但這些藥物的市場空間有限。同時,恩華在一些高壁壘領域沒有競爭優勢。恩華藥業的發展非常有限,因為各種產品都是可替代的,而且龍頭企業的競爭非常激烈。
恩華藥業的創新研發策略是模仿與創新的結合,其中仿制藥將選擇技術含量高、技術門檻高的項目;新藥研發模式是一種新藥研發模式,采用自主研發與合作研發相結合。
根據其年報,2018年至2021年021年的R&D投資分別為1.72億元、1.89億元、2.46億元和4.02億元。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的R&D投資同比增長高達50.89%。在產品方面,恩華藥業的創新藥大多處于臨床早期。截至2021年底,正在開發的創新藥物項目有20多個,包括4個I期臨床研究項目,以及2個評審項目提交的Pre-IND數據。其余項目均在申請臨床前系統藥學和毒理學研究或臨床前期藥物候選研究階段。
德展健康(嘉林制藥母公司)尚未披露2021年度報告,但其業績預測明確表明,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潤預計為5250萬元至7000萬元,比去年同期減少81.55%~75.40%。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潤下降的原因是,由于國家采購政策的影響,公司報告期內的銷售收入下降,導致凈利潤相應下降。
德展健康營業收入9.63億元,較去年同期下降45.75%,利潤總額為3.49億元,較去年同期下降9.93%,阿托伐他汀鈣的損失仍在繼續。
嘉林制藥的創新研發策略主要轉變為心腦血管創新藥物,但其研發項目多處于早期階段,新藥尚未進入臨床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