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骨神經痛有哪些中藥藥方?坐骨神經痛是怎么引起的?
坐骨神經痛是一種以坐骨神經的道路和分布區疼痛為主要癥狀的疾病。該病的絕大多數病例繼發于局部和周圍病變對坐骨神經的刺激、壓迫和損傷。
坐骨神經痛不是一種直接的疾病,是許多疾病的常見癥狀,有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原發性坐骨神經痛是指患者的坐骨神經炎,是患者的坐骨神經本身的病變,一般與感染有關,患者的感冒和感冒是誘發因素。繼發性坐骨神經痛主要是由其鄰近組織的病變和壓迫患者的坐骨神經根引起的。
患者患病后,疼痛通常從患者的臀部或下腰開始。疼痛會沿著患者的大腿向下輻射到腳跟,并持續加重,如針灸或灼燒。患者經常因行走、咳嗽、打噴嚏、彎腰和排便而感到難以忍受的疼痛。患者坐骨神經沿線也會有壓痛,尤其是臀部和小腿中部。
由于該病發病復雜,西醫一般只針對某種疾病,因此中醫治療更受歡迎。患者可以通過中醫調理來治療這種疾病。制川烏、制草烏、制乳香、制無藥10克、細辛、甘草6克、蒼術、防己、桂枝、桂枝12克、川芎、牛膝15克,每天煎兩次,可治療患者寒濕閉阻引起的坐骨神經痛。
皂刺,薏米30克,獨活,附子,防己9克,肉桂6克,姜黃,蒼術15克,每天用水煎一次,可治療風寒濕邪凝滯,經絡瘀阻引起的坐骨神經痛。細辛,草烏,川烏10g克,麻黃15克,牛膝,木瓜20克,乳香10克,每天用水煎兩次,可以通陽開痹,祛濕除寒。
需要提醒患者,本病的治療原則是對因治療,也要注意對癥治療。患者患此病后,坐骨神經痛要臥床休息,平時盡量睡硬板床。還應服用維生素B類藥物治療止痛,患者在病因查明前不應進行理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