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用藥十大排名用藥 乙肝抗病毒藥物的副作用
曾幾何時,談論乙肝色變是許多人面對乙肝的態度,隨著醫學的不斷發展,乙肝的治療也在不斷進步,你知道乙肝抗病毒藥物的副作用嗎?以下是乙肝抗病毒藥物副作用的相關內容,希望對您有用!
干擾素治療
1)流感樣品:特別是在使用干擾素的前幾天,突出的表現是發燒和體溫升高可達40℃以上,以38~39℃最常見的。發燒通常發生在2~4小時,持續3~5小時甚至更長時間。出汗、發燒、退縮,患者有流感、疲勞、頭暈、頭痛、關節痛、喉嚨痛等感覺。對生活和學習有一定的影響,生活質量下降。
2)精神癥狀:主要是精神抑郁。治療前,有抑郁傾向或內向的人容易發展為抑郁型精神病,值得注意。
3)脫發:發病率高。3個月后脫發80%以上。
類似于核苷物
這種藥物的功能主要是抗病毒,提高免疫力,恢復肝功能。核苷類代表藥物有拉米夫定、阿德福韋酯、恩替卡韋、替比夫定、克拉夫定、恩曲西地平、替諾福韋、普德福韋、阿巴卡韋等。臨床核苷類藥物主要有拉米夫定、替比夫定、阿德福韋酯和恩替卡韋。
拉米夫定也有抗病毒作用,療效明顯,但最大的問題是使用拉米夫定半年~一年左右會產生耐藥性和復發性疾病。而且要求藥物不能中斷,因為藥物半衰期短,也就是說服藥后10~15小時,血液中藥物濃度會降低一半,不能中斷。
雖然拉米夫定等核苷類抗病毒藥物能迅速抑制病毒,但停藥后,病毒復制迅速出現,ALT隨著病情的增加,個別人會患上嚴重的肝病,使病情惡化。這種情況稱為停藥后反彈或反彈,也稱為停藥后肝炎
1.用藥時,用錯了藥
許多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異常,轉氨酶升高,應該是抗病毒治療的時候,應該使用合適的抗病毒藥物,但使用抗肝纖維化藥物,使肝功能異常加重。肝硬化腹水,應加強利尿劑,補充白蛋白質,但使用干擾素等抗病毒藥物,導致肝功能進一步惡化。
2.不該用藥的時候用藥
約80%的乙型肝炎患者是乙型肝炎病毒攜帶者,特別是兒童和青少年,處于免疫耐受階段。此時,他們對各種治療沒有反應,各種治療藥物也沒有達到理想的效果。此時,大量的藥物治療不僅浪費金錢,而且打破了身體的免疫沉默,使肝功能異常,有時這種異常反復出現,難以愈合。
3.用藥當停不停
一旦藥物達到預期療效,應逐漸減少,直至完全終止,以避免藥物的依賴和中毒的積累。一旦確定了乙型肝炎的治療計劃,應堅持定期隨訪,監測疾病的發展,不得擅自停止或加藥、換藥,隨機換藥容易使治療復雜,難以找到原因和處理方法。
4.藥物劑量過大
中藥治療乙型肝炎非常常見。有些中藥處方,個別藥味劑量過大,超過國家藥典規定的幾倍。過量使用這些中藥對肝臟有明顯的損害。對于兒童童患者,劑量必須準確掌握,使用任何藥物治療,都需要根據公斤體重,轉換正確的治療劑量。
5.藥物劑量過小
乙肝干擾素治療的適當劑量為300萬~600萬單位/隔日。出于對干擾素不良反應的擔憂,許多患者使用的劑量較小,而300萬單位/隔日以下的劑量往往不能起到治療作用,反而會延緩病情,甚至產生耐藥性。
6.用藥過多,過雜
治療藥物需要少而精,不是藥物吃得越多,病情恢復得越快,許多乙型肝炎患者用藥過多,過于復雜。有些患者在住院期間使用了20多種藥物,加上口服中藥復方,藥物味道更多,藥物不良反應和藥物拮抗的機會大大增加。
7.用藥時間斷斷續續,不連貫
想起來就吃藥,想不起來就斷藥;工作忙的時候忘了吃藥;我一出差就忘了吃藥。這些問題時有發生。這種斷斷續續的藥物不能保證血液中藥物的恒定有效濃度,也不能達到控制疾病發展的目的。
8.用藥療程不足
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療需要很長時間,一個療程至少需要半年到一年,其中干擾素療程至少需要半年,拉米夫定了一年以上。如果療程太短,根本無法抑制病毒。抗肝纖維化的療程也需要很長時間,如復方丹參制劑、復方冬蟲夏草制劑等。短期使用不能軟化肝臟,降解肝纖維組織。
9.突然停藥
乙肝治療方案一經確立,應認真堅持,不能突然停止,治療完成后,應在醫生指導下逐步停止,不得擅自停止治療,否則病情會復發和反彈,典型案例是拉米夫定,許多患者在使用拉米夫定過程中,不到治療時間,或不到停止標準,擅自停止,導致病情反復,部分病情突然加重。
10.兒童成人藥
拉米夫不能用于兒童抗病毒藥物,必須禁止12歲以下兒童,各種試用治療可能會導致嚴重后果。其他核苷類抗病毒藥物、膦甲酸、阿糖腺苷等藥物不適合兒童使用。
11.亂用偏方
濫用民間處方的現象非常普遍,許多患者相信民間處方治療嚴重疾病,找到一些所謂的中醫大師,處方,未經審查,往往含有大量的病毒藥物,使用一段時間后,藥物肝損傷立即發生,加重病情。為了小心,民間處方不應隨意使用。
慢性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HBV)引起乙型肝炎患者及HBV攜帶者是本病的主要傳染源,HBV可通過母嬰、血液和血液制品、受損的皮膚粘膜和性接觸傳播。HBV后來,由于病毒因素、宿主因素和環境因素的影響,會出現不同的結果和臨床類型,導致慢性乙型肝炎的常見原因是:
1.家庭傳播
我國乙肝發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家庭傳播,主要是母嬰垂直傳播。如果母親的乙肝E抗原呈陽性,其子女沒有接種乙肝疫苗,大多數都成為乙肝病毒的攜帶者。乙肝病毒可以在精液中檢測到,因此可以通過性傳播。這是我國乙肝家庭聚集特征的主要原因。
2.嬰幼兒感染病毒
最初感染乙肝的年齡與慢性乙肝有密切關系。胎兒、新生兒一旦感染乙肝病毒,約有90%~95%成為慢性病毒攜帶者;兒童感染乙肝病毒,約有20%成為慢性乙肝病毒攜帶者;成人感染乙肝病毒,只有3%~6%發展為慢性乙肝病毒攜帶狀態。
3.缺乏預防意識
乙肝疫苗是阻斷乙肝垂直傳播的措施。由于經濟條件的限制和缺乏預防意識,乙肝疫苗接種工作不理想,難以實施乙肝預防,慢性病例越來越多。
4.漏診
與急性黃疸型肝炎相比,無黃疸型肝炎易發展為慢性,這與無黃疸型肝炎易被誤診或漏診、未及時診斷、治療和休息有關。
5.免疫功能低下的感染病毒
腎移植、腫瘤、白血病、艾滋病白血病、艾滋病和血液透析患者很容易演變為慢性肝炎。急性期使用腎上腺糖皮質激素等免疫抵抗劑治療乙型肝炎,破壞患者免疫平衡,容易將急性肝炎轉化為慢性。
6.其他肝病肝病史的病毒
原肝炎(酒精性肝炎、脂肪肝、酒精性肝纖維化等)、血吸蟲病、瘧疾、結核病等,感染乙肝病毒后,不僅容易成為慢性肝炎,而且預后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