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眠鎮靜藥中毒如何處理 安眠藥服用過多中毒的急救方法
安眠藥可以抑制中樞神經系統。小劑量可以鎮靜,中等量可以催眠,大劑量可以抗驚厥。中毒可以是常用量的5~6倍,那么安眠藥中毒該怎么辦呢?
你知道如何急救安眠藥中毒嗎?中毒后會引起呼吸中樞和血管中樞抑制,甚至損害毛血管。上述藥物有不同的藥理作用,但中毒后的臨床癥狀與急救原則基本相似。如果吸收的藥物量超過常用量的15倍,可能會因呼吸抑制而死亡。
安眠藥有很多種。常用的安眠藥有苯巴比妥(魯米那)、睡爾通(安寧)、速可睡(司可巴比妥)、利眠寧、氯丙嗪(冬眠靈)、安眠酮(甲喹酮)、穩定性等。中毒主要來自過量或一次大量服用。
安眠藥可以抑制中樞神經系統。小劑量可以鎮靜,中等量可以催眠,大劑量可以抵抗驚厥。如果中毒量是常用量的5~6倍,中毒者可以檢測到服用安眠藥的歷史,如昏睡、肌肉痙攣、血壓下降、呼吸淺、心跳慢、脈搏弱,甚至深昏迷和反射消失。
安眠藥中毒的表現:
1、神經系統:頭暈記憶消失嗜睡共濟失調知覺消失腱反射消失嚴重昏迷抽搐瞳孔擴張對光反應消失。
2、呼吸循環系統:早期呼吸速度減慢,規則后呼吸減慢,嚴重不規則時呼吸困難紫紺脈搏加速血壓下降,尿少循環衰竭。
3.皮膚可見皮疹、惡心、嘔吐、便秘。
4.長期未發現安眠藥的患者可導致死亡。
安眠藥中毒可分為三度:
1.輕度中毒:嗜睡、判斷力和定向力障礙、步態不穩定、言語不清、眼球震顫。體溫、脈搏、呼吸、血壓正常。
2、中度中毒:淺昏迷,強刺激可喚醒,不能回答問題,很快進入昏迷。肌腱反射消失,呼吸緩慢,血壓仍然正常,角膜反射,咽反射存在。
3.嚴重中毒:深昏迷,早期四肢肌張力增強,腱反射亢進,病理反射陽性。后期全身肌肉放松,各種反射消失。瞳孔對光有反應,瞳孔有時擴大,有時縮小。呼吸淺而慢,不規則或潮濕。脈搏細,血壓下降。
如何判斷
1、有口服或注射大劑量巴比妥藥物史,有以下癥狀,易診斷。輕度干燥有嗜睡、頭暈、惡心嘔吐、語言遲鈍、皮疹等。嚴重干燥有呼吸緩慢、不規則、瞳孔縮小、血壓下降、昏迷,
尿少,黃疸,出血等。呼吸麻痹,心力衰竭而死。
如何急救
由于服藥量、時間、空腹和個體體質的不同,安眠藥的急性中毒癥狀有不同的嚴重程度。中毒者應盡快送往醫院進行診斷和治療。
1.如果患者在6小時內醒來,可以用手指和筷子刺激喉嚨,引起嘔吐和嘔吐,用水或1:200~1:5000高錳酸鉀溶液洗胃。如果藥物被吸收超過6小時,洗胃效果不大,硫酸鈉可以用200g腹瀉(避免硫酸鎂)。
2.昏迷者可引導或針刺人中涌泉穴。
3.患者應平躺,盡量少移動頭部。
4.及時清除口鼻分泌物,保持呼吸順暢。呼吸困難時立即吸氧。
5.如果條件允許,可以選擇中樞興奮藥,如剎米、山梗菜堿、戊四氮等。也可以靜脈滴注5%~10%葡萄糖,加速尿液40%。mg,促進藥物排出。
6.血壓下降者用去甲腎上腺素或間羥胺靜脈滴注,驚厥者可使用異戊巴比妥,昏迷時給予鹽酸哌醋甲酯(利他林)、印防毒素等興奮劑。
7、還可加用護肝藥以保護肝臟,促進代謝。
嚴重中毒者可采用血液透析療法。
成功搶救后,谷維素片、維生素片等非處方鎮靜助眠藥和神經營養素可應用B1、維生素B六、九味神安膠囊等純中藥制劑的調理治療。例如,谷維素具有調節植物神經功能、穩定情緒、緩解焦慮和緊張、改善睡眠的作用,可用于治療神經衰弱,谷維素可用于維生素B1合用。九味神安膠囊能鎮靜安神,固精鍵脾,補氣養血,能有效調節神經衰弱和失眠。維生素B一是身體糖代謝所必需的物質,缺乏時,可引起心臟、神經和消化系統功能障礙。本品可用于營養不良和神經衰弱的輔助治療,一般與谷維素結合治療神經衰弱。維生素B6主要作用于血液、肌肉、神經、皮膚等。胃酸在消化系統中的合成、脂肪和蛋白質的使用(尤其是減肥時)、鈉/鉀的平衡(穩定神經系統)。缺乏維生素B一般情況下,缺乏時會出現食欲不振、食物利用率低、失重、嘔吐、痢疾等問題。嚴重缺乏痤瘡、貧血、關節炎、兒童痙攣、抑郁、頭痛、脫發、易發炎、學習障礙等。谷維素片,維生素B1、維生素B6、九味神安膠囊等綜合調理也能修復安眠藥對身體神經組織的損傷。
護理
1、病情觀察:定期測量體溫、脈搏、呼吸、血壓、觀察意識狀態、瞳孔大小、光反射、角膜反射,如瞳孔擴大、血壓下降、呼吸淺或不規則,常提示病情惡化,應及時向醫生報告,采取緊急治療措施,記錄嚴重疾病,記錄24小時液體輸入。
2.如果呼吸道暢通,有嘔吐物或痰液,應及時用吸痰器吸出。如果呼吸道不暢,必要時應切開氣管或使用呼吸機。
3.無意識者注意姿勢。仰臥位時,頭部偏向一側或側臥位,可防止舌頭向后墜落,堵塞氣道。定期翻身拍背,減少肺部感染或褥瘡的發生,定期進行口腔護理。
持續吸氧,防止腦水腫。
5.加強飲食護理?;颊咭庾R不清3~5天以上,營養不易維持。鼻飼可以補充營養和水分,一般給予高熱量、高蛋白、易消化的液體飲食。
6.做好心理護理。自我傷害患者醒來后,要有針對性地做好心理護理,盡可能解決患者的思想問題,從根本上消除患者的自我傷害思想。要密切觀察患者,避免患者獨處,防止患者有機會自我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