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身服用抗抑郁藥后果 長期服用抗抑郁藥有可能更暴力
據報道,牛津大學的最新研究表明,長期服用抗抑郁藥的人可能更暴力,暴力犯罪的可能性增加了43%。年輕人在服用抗抑郁藥時必須聽從醫生的建議,并及時就醫。
據《衛報》報道,牛津大學的最新研究發現,長期服用抗抑郁藥的年輕人可能更暴力。
研究人員選取了三年間瑞典處方藥物紀錄與全國犯罪登記的匹配資料,比較了同一個人在服藥和未服藥時的行為。結果發現,在15~24歲年齡段的患者服抗抑郁藥時,暴力犯罪的可能性會增加43%。
研究人員表示,服用低劑量抗抑郁藥的年輕人可能沒有完全治療精神障礙,這增加了他們從事沖動行為的可能性,但有必要對具體結論進行越來越深入的研究。當醫生給15~24歲的病人開這種藥時,他們也必須特別警惕。年輕人服用抗抑郁藥時,應聽從醫生的建議,確保劑量,一旦情緒異常,應及時就醫。
如何選擇抗抑郁藥
一般來說,應根據患者的臨床特征,選擇更合適的抗抑郁藥物,伴隨癥狀、生理特征、身體狀況、以往藥物治療的經驗和教訓。
有人認為有的抑郁癥患者行動遲緩突出,有的伴有興奮和焦慮,所以要選擇不同的抗抑郁藥。
對于第一次接受抗抑郁藥治療的人,如缺乏動力,應選擇丙咪嗪、氟西汀、西酞普蘭等。如果焦慮越突出,應選擇阿米替林、多焦慮、萬拉法新或米氮平等。對于不典型的抑郁癥患者,應選擇5-羥色胺,然后攝入抑制劑、單胺氧化酶抑制劑等。
對于再次接受抗抑郁藥物治療的人,藥物選擇應主要基于過去的治療經驗。過去有效,因減藥或停藥而復發的,過去使用的大部分藥物仍然有效;過去足療程仍無效,或足夠維持治療仍不能阻止復發,應果斷更換,選擇其他不同作用機制或化學結構的藥物。
若患者年齡較大,或伴有軀體并發癥,則不宜使用三環類抗抑郁藥,最好選擇新一代抗抑郁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