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腹瀉的病因的原因 如何診治小兒腹瀉
兒童腹瀉是一組由多種病原因引起的消化道疾病,在我國兒童常見病中排名第二,主要表現(xiàn)為排便次數(shù)增加(與平時相比)、大便性質(zhì)變化(不消化糞便、水樣糞便、粘液糞便或膿血糞便)。此外,還可伴有食欲不振、嘔吐、發(fā)燒等。腹瀉的病原體主要是細菌或病毒。病毒性腹瀉可由病毒引起,尤其是輪狀病毒感染,常見于6個月至2歲的嬰兒。由于母親的抗體,6個月以下的兒童通常發(fā)病較少,即使發(fā)病較輕。臨床表現(xiàn)為發(fā)熱、腹瀉水樣便,5~10次/以上,發(fā)病初期可有輕度嘔吐。因為這種疾病可以侵犯呼吸道(也稱為)"呼腸病毒"),40%~50%的患者伴有咳嗽等呼吸道癥狀。輕度腹瀉會影響兒童的營養(yǎng)吸收。嚴重者多伴有脫水和酸中毒,危及生命。小兒腹瀉時,必須檢查大便常規(guī),以確定病原菌和藥物的選擇。脂肪球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輪狀病毒感染患者的糞便中,很少出現(xiàn)紅白細胞。外周血象檢查主要在正常范圍內(nèi)。臨床病原學診斷是快速輪狀病毒抗原檢測。有脫水癥狀的患者應注意糾正水電解質(zhì)紊亂,必要時應進行血生化檢查。輪狀病毒腸炎的自然病程一般為7~10天,預后一般良好。然而,近年來的研究發(fā)現(xiàn),輪狀病毒會對全身多器官造成損害。據(jù)報道,輪狀病毒是從肺組織、腦脊液、胸水和腹水中檢測出來的。我們經(jīng)常可以看到心臟受累的病例。因此,兒童腹瀉不能僅僅看到腹瀉已經(jīng)停止,還要做其他相應的檢查。如何知道孩子發(fā)病的嚴重程度?如何簡單判斷孩子的脫水程度?腹瀉的嚴重程度通常分為輕、中、重三類。輕:無脫水和中毒癥狀,兒童精神良好,食欲不明顯。中型:輕度至中度脫水或輕度中毒。重癥;嚴重脫水或易怒、抑郁、蒼白等明顯中毒癥狀。脫水主要從兒童門、眼窩、皮膚彈性、眼淚、尿量、口渴等方面來判斷。輕度脫水:兒童前囟門稍塌陷,哭泣少,皮膚不像平時那么嫩滑,尿量略低于平時。中度脫水:精神不好,哭但眼淚少,眼窩和前囟明顯凹陷,皮膚和嘴唇干燥,尿量明顯減少。嚴重脫水:由于大量水分流失,上述癥狀更明顯,精神抑郁,由于口渴,表現(xiàn)為拼命吮吸牛奶或水,嘴唇和舌頭干刺,6小時以上未排尿,腹部或大腿內(nèi)皮膚明顯松弛。不去醫(yī)院就危及生命。
口服補液鹽是爭取時間、挽救孩子的方法之一。家長知家長仔細閱讀說明書,準備時不要使用熱水,否則會影響其成分和化學變化。因為里面有糖,不要加糖。要按照要求的量加水,不要過于濃,否則后果不堪設想。我曾經(jīng)遇到一位渴望給孩子補液的父母,把兩袋補液鹽倒進500袋ml在容量茶杯中,兒童出現(xiàn)肌肉張力增加、易怒等表現(xiàn),血液生化檢查顯示血鈉已達到165mmol/L(正常在130~150mmol/L)。補液量:輕度脫水時按50~60ml/kg,80~1000中度脫水ml/kg。補液的累積丟失時間應為4~6小時。如果補液脫水已經(jīng)糾正,但兒童仍有腹瀉,根據(jù)"拉多少補多少"此時原則補液ORS(口服補液鹽)濃度可比以前略淡(如原500ml現(xiàn)在可以加水/袋750ml水/袋)。準備好的補液鹽不能放置超過24小時,如果超過了應該放棄。如何知道每次大便的含水量?有一個簡單的方法:用一個有刻度的容器,放入一定容量的水(如30ml),將其倒在(塊)干尿布(布)上,觀察滲透程度并以此為度。有條件的家庭可以用秤稱尿布(尿布)的重量來估計大便的水分。大便無水時停止口服補液。
小兒腹瀉是否有傳染性大便,病毒數(shù)量最多,被污染的尿布、手、食具、玩具都會引起小兒之間的傳播。腹瀉期間,嬰兒應給予足夠的飲食,以防止營養(yǎng)不良。他們可以吃習慣性的食物。當然,他們不應該太油膩或難以消化。目前的研究是有害的。根據(jù)我們的臨床經(jīng)驗,可以給孩子煮一些小米粥,煮得越爛越好。小米粥具有補氣、溫胃、止瀉的功效,還可加入胡蘿卜泥,既能調(diào)味,又能補充維生素A,協(xié)助治療腹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