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藥店老是推薦中成藥 中成藥選購時須知
一般來說,人們認為中藥的副作用很小,不像一些西藥,有很多副作用。中藥需要煮,而且很不方便,中成藥已經成為人們的首選。但畢竟,中成藥也是一種藥物,但也有毒性和副作用,選擇合適可以發揮醫療保健的作用,治療疾病,選擇不當會適得其反。因此,你有必要了解一些合理選擇中成藥的常識。
我們通常所說的中藥大致可以分為中藥和中成藥。當我們走進藥店時,我們會清楚地發現,中成藥和西藥的銷售方法是一樣的,包裹著五顏六色的盒子,"規規矩矩"躺在貨架上。
中藥材不一樣,仿佛自古以來,中藥店就離不開大柜子,柜子上還有很多寫著"特殊暗號"抽屜,中藥材盲目"神神秘秘"藏在里面。
我現在要講的不是"神神秘秘"中草藥,因為我們普通人通常買中草藥,最多是一些常用的單味藥,比如買蓮花心去火,買人參泡酒。中藥的配伍太精致了,我們通常按處方抓藥?,F在我想提醒你的是買那些"明目張膽"貨架上的中成藥要注意。
了解自己是什么病
有人說他們不知道什么病?!感冒咳嗽。這是人們自行買藥最常見的原因。但是你知道嗎?感冒在中醫中也分為風寒、風熱、秋燥、夏濕等不同類型,應用中成藥治療時可選擇不同的藥物進行對癥治療??人杂泻芏喾N,如風寒咳嗽、肺熱咳嗽、陰虛咳嗽等。要有針對性地選擇不同功效的止咳藥,如溫肺止咳、清肺止咳、潤肺止咳等。對于咳嗽,有不同的治療目的:止咳、止咳、定喘、化痰、養肺……名詞也不少。
除了中醫"辨病施治"外,很講究"辨證施治"。什么叫"辨證"呢?中醫認為導致疾病的因素有很多:風、寒、暑、濕、燥、火六淫、喜、怒、憂、思、悲、恐、驚七情、飲食勞逸、痰飲疲血、外傷蟲獸傷等。由于病因和身體狀況不同,疾病過程中的癥狀也不同,導致各種癥狀"癥"。中醫認為應該識別和分析疾病"癥",針對"癥"制定相應的治療方法,然后選擇藥物進行治療,即異治。中成藥雖然有一定的代表性,但也要嚴格遵守"辨證、辨病"否則,吃錯藥的風險很大。
想辦法買到最對的"癥"的藥
解釋了這么多,除了希望你能牢牢樹立起來"辨證、辨病"除了選擇中成藥的概念,我真的不希望你從今天開始背誦什么疾病和疾病,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老中醫。如果你想買中成藥,這里有一個擔心的技巧,請繼續閱讀。
1.盡量把病情、癥狀描述給藥店內的藥師,得到他推薦的藥品。
2.仔細看說明書。
在決定購買中成藥之前,閱讀說明書有幾個好處。
好處一:中成藥說明書中"功能與主治"一欄告訴我們很多關于這種藥適合什么病什么的信息。"癥"都一目了然。防止藥師一時疏忽,提供了不合適的建議。
好處二:很多中成藥的藥名都很像,但是效果不一樣,比如銀翹解毒丸、羚翹解毒丸、活絡丹、小活絡丹、人參歸脾丸、人參健脾丸等。不要只看名字,以免誤買不準確的藥。
好處三:即使你遇到的藥師認真負責,業務熟練,你想買的藥的名字也是真的,還要看說明書!為什么?因為手冊里還有"不良反應"和"注意事項",你需要知道你是否在不能服用或仔細服用這種藥物的人群中。你的信息不會告訴藥劑師,他們可能不會提醒你。
選藥時要注意劑型
中成藥的劑型可能不是很重要,但有些方面值得我們關注。例如,在為兒童選擇中成藥時,要注意藥物的味道,服用是否方便,劑量是否能更準確地控制。因為孩子對苦味很反感,所以最好服用糖漿劑或較小的片劑和丸劑。另外,孩子比較敏感,大人多吃點藥也沒關系,孩子可能受不了,要特別小心。另一個例子是,糖尿病患者通常需要嚴格控制糖的攝入量。他們應該非常小心地服用含糖量高的中成藥,如糖漿劑或含糖顆粒劑。
千萬不要"不求最好,只求最貴"
這句話現在很流行,因為生活水平提高了,有這種心態的人并不少,尤其是在選擇與孩子或健康相關的商品或服務時。
其實藥品中也有性能價比的說法,功效和價格不一定成正比。你買了最貴的藥,也許有一半的錢,你為制造商支付了廣告費。俗話說:貨比三家不吃虧。一般去藥店買藥的人都是自費的,比較同類產品很重要。相比之下,你可以主要看看處方中的主要藥物(前幾種藥物)。你不必先選擇最貴的。你可以先選擇那些信譽好、價格適中的制造商。
此外,內外包裝的一些小細節也非常重要,甚至決定了你是否最終購買了它。有幾種藥物不能買:有效藥物和無有效藥物不能買!沒有制造商,沒有批準號,沒有批準號的藥物不能買!
記住以上提示,自己買中成藥可以放心大膽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