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皮膚病的藥品有哪些 治療皮膚病的六類藥劑
皮膚病主要是外用藥。如果不知道如何正確使用,不僅疾病無法治愈,有時還會惡化皮膚病。
常用的皮膚病外用藥有以下幾種:
1.溶液:常用溶液有4%硼酸溶液和1%硼酸溶液∶5000~10000高錳酸鉀溶液,0.1%利凡諾凡溶液等。使用這些溶液的目的主要是濕敷。濕敷皮膚病,主要是冷敷,其目的是通過冷敷使有滲出液的傷口,減少滲出液,清潔傷口。正確的濕敷方法是:使用略大于傷口的消毒紗布4~6層(普通消毒口罩也可替代),浸泡上述濕敷溶液,稍擰干,放在傷口上,根據傷口滲漏,平均每15分鐘至30分鐘更換一次,保持紗布清潔濕潤,濕敷的主要目的是通過紗布虹吸,使傷口滲漏,全部被紗布吸收,加上持續冷敷,收縮皮下擴張的毛細管,減少新的滲液,達到清潔傷口的目的。這種情況主要適用于急性濕疹、皮炎、二次燒傷后水泡破裂的滲液表面,但大面積濕敷應考慮藥物吸收中毒的可能性,冬季使用應小心預防感冒。
2、洗滌劑:所謂的洗滌劑是水和粉末的混合物,通常水在上層,粉末沉淀在瓶底。皮膚科常用的洗滌劑是爐甘石洗滌劑、硫洗滌劑等。使用時必須注意
搖均勻,然后用刷子或棉簽涂抹。除了消炎、殺菌、止癢的作用外,其藥理作用主要是通過外用洗滌劑蒸發水分,降低皮膚溫度,達到治療效果。因此,每天使用洗滌劑的次數必須超過十次,以不斷降低局部溫度。在頭發部位,因為它可能與頭發粘在一起,所以不應該使用。
3.藥劑:是一種溶解在酒精中的藥物,常用的有止癢劑、癬藥水等。這類藥物使用后,由于酒精蒸發快,酒精制劑中含有止癢脫皮的藥物,可以達到治療效果。因為藥物有一定的刺激性,不適合面部、粘膜和嬰幼兒,尤其是癬藥水。因為刺激和脫皮效果強,必須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
4.面霜制劑:是皮膚科最常用的制劑。因為外觀細膩白皙,像化妝品一樣受病人歡迎。常用的面霜制劑,除了含有止癢藥物的面霜(如必舒面霜)和防止皮膚水分蒸發的尿素面霜(治裂面霜)外,最常見的是各種皮質類固醇激素面霜(如皮膚松弛、地塞米松、去炎松、皮膚音樂等)。).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由于激素面霜制劑的廣泛應用,出現了一些不良反應,如過度使用激素外用制劑。常引起局部皮膚萎縮、毛發、毛細管擴張、色素沉著,給患者帶來不必要的麻煩;如果長期大面積使用激素外用制劑,也會引起皮質類固醇激素吸收引起的柯興氏征(如肥胖、滿月臉、血壓升高、糖尿病等。),所以最好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一般一天用兩次。
5、軟膏:其主要成分為羊毛脂、凡士林,由于軟膏油膩,逐漸被霜制劑取代,但涂抹后,可軟化皮膚,藥物易于深入吸收,對某些角化、慢性皮膚病(如斑塊銀屑病、嚴重皸裂等)的效果優于霜制劑,常用軟膏如復合苯甲酸軟膏、硫軟膏、芥末氣軟膏等。
6、軟膏、涂層制劑:這是近年來改進的外部藥物制劑,是將藥物添加到膠帶或薄膜制劑中,涂層膜與外部空氣隔離,方便藥物吸收,避免因服裝摩擦而造成藥物損失,如皮膚疾病寧、紫桂開裂膏、氫涂層、皮膚膜等。然而,硬膏制劑對一些患者可能會對膠帶過敏。當然,含有皮質類固醇的制劑比其他制劑更容易吸收,但應注意過度吸收引起的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