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安全用藥原則 老人用藥需要少而精
由于一些老年人對藥物的性能和藥理學知識缺乏基本的了解,對老年人的生理特征缺乏足夠的了解,盲目服藥往往適得其反。
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身體系統和器官的組織結構和功能會下降。特別是心腎功能的下降直接影響藥物的吸收、分布、代謝和清除。
老年人用藥應遵循以下基本原則:
1.明確診斷,對癥下藥;
首先要權衡上次的利弊,確定是否需要用藥。只要合理安排生活,許多疾病就會得到治愈。調節飲食,加強鍛煉,使阿不治愈。老年人應該消除它.藥物完全依賴心理,不要經常服藥,如高脂血癥患者,首選應調整飲食結構,改善生活方式,而不是立即服藥。
二、個體化給藥;
由于每個老年人都有許多不同的因素,如個體化衰老、不同程度的損害和不同的藥物治療歷史,對藥物效應有明顯的個體差異。因此,日常用藥必須遵循個體化原則,在治療過程中密切觀察和調整許多藥物。藥物的使用應從小劑量開始。我們推薦的劑量是成人劑量的1/4-1/3,然后逐漸增加劑量,直到最低劑量保持安全有效。用藥時間的長短也要看病情和個體反應,尤其是對毒副作用較大的藥物,在疾病治愈后不應連續用藥,應遵循中醫提倡的原則"中病常止,不能過劑"用藥原則,避免人體活力受損。
3.用藥宜精,用量輕;
有些老人存在"藥味多,用量大,療效好" 錯誤的觀點。眾所周知,由于缺乏正氣、內臟損失和生理功能下降,老年人無法忍受重劑。因此,處方藥物注重精華,劑量應適中,藥物應味道少,勝過多。老年人往往同時患有多種疾病,不能急于成功,藥物應分為優先級和優先級。
4.聯合用藥應選中藥;
為了最大限度地減少藥物的不良反應,老年人應使用小劑量,如果不足以產生療效,則需要聯合使用藥物。如果劑量排尿,加入脾濕或溫陽水中藥,治療老年人水腫,可顯著提高療效,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特別是對于有各種慢性病的老年患者,最好采用聯合中藥治療。
5.加強用藥后監測;
對于需要長期服用藥物的老年人,如頭抱類和氨基成類抗生素,應定期監測肝功能、腎功能、電解質和酸堿平衡;戈辛。氨茶堿患者應盡可能到有條件的醫院進行血液濃度監測,以便醫生根據血液濃度及時調整藥物劑量或給藥間隔,防止不良反應。
提示,1-5種藥物時,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為3.4%,6種以上藥物時,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為24.7%。同時,在生長期服用大量不規范藥物會對老年人造成極大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