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哮喘首選藥物 兒童哮喘用藥不規范的較多
我國大約有1000萬兒童哮喘患者,可接受規范治療者非常少,尤其是在基層、農村等地。根據1990年、2000年兩次大規模的兒童哮喘患病情況調查,發現95%以上的患兒都在使用抗生素,按照肺炎、反復呼吸道感染或鼻炎治療。另外許多患兒家長聽說需要吸入激素治療,有顧慮而放棄治療。世界衛生組織全球哮喘防治創議推廣委員會委員、首都兒科研究所哮喘防治教育中心陳育智教授日前對記者提供了這組信息。
"哮喘是一種發生于呼吸道的非特異性炎癥性疾病,如果沒有繼發或并發細菌感染,一般不主張使用抗生素。即使是重度哮喘患兒,只要不發熱、沒有肺炎,也不應使用抗生素。以抗哮喘性炎癥藥物為主,輔以支氣管舒張藥物及抗過敏藥物,可控制95%以上患兒的癥狀。抗生素治療對身體有一定的副作用。"
"去哮喘或變態反應專科門診就診,對規范治療非常重要。"陳教授認為,"大部分醫院兒科沒有專業的哮喘門診是造成不恰當使用抗生素的一個重要原因,患兒家長對該病的不了解也是重要的因素。"許多患兒發病后到普通門診就診,醫生按照一般呼吸道感染或肺炎診治。因此,加強對專業醫生的培訓和對病人的科普教育非常重要。如果患兒出現反復咳嗽、氣喘、胸悶、反復"感冒",10天后仍無好轉,用抗生素無效而用抗哮喘藥有效時,應考慮哮喘的可能。如果聞到特殊氣味(如消毒液、煙草等)、接觸寵物、遇冷空氣后突然咳嗽、胸悶,而離開這一環境后癥狀好轉,也應考慮到哮喘。
針對多數患兒家長對吸入激素治療的顧慮,陳教授強調:"吸入激素療法是目前治療哮喘的首選方法,在醫生的指導下,這種治療是無害和安全的。"因為吸入的激素只是作用于氣道局部,并且激素的吸入量比口服或靜脈注射的用量要少得多。患兒家長對吸入激素治療的顧慮,實際上是誤將口服或靜脈注射激素的副作用加在了吸入這一療法上。對于重度或急性發作患者,需要口服或靜脈注射激素治療,一般來說,用藥療程較短,也無須對其副作用有太多顧慮。
還有一部分患兒家長存在心理負擔,他們大多不愿承認孩子患有哮喘,影響了及時治療。其實兒童哮喘如果規范治療,可以臨床治愈。很多奧林匹克運動健將及知名人物不乏哮喘患者,他們一樣有著豐富多彩的成功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