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為什么不給孩子吃藥 別按家長的意愿給兒童用藥
孩子病了,有的家長往往自己決定給孩子吃什么藥,吃多少量,甚至認為劑量大一些,病就會好得快一些,這其實是非常錯誤的觀點,小兒從對藥物的反應、代謝,藥物作用的靶器官、副作用,對藥物的耐受性等等都有自己的特點,在成人身上的輕微不良反應,在小兒身上可能就是毒性反應,不按照兒童規定的劑量如超劑量使用,不良反應發生的可能性和嚴重程度都會加大,甚至會造成嚴重的后果。慎選藥物防危害第一類
1、阿司匹林:A.P.C即阿司匹林的復方制劑,是常用的感冒退熱藥。據研究,兒童的聽覺神經對阿司匹林異常敏感,過量使用可產生眩暈、耳鳴、耳聾等癥狀,停藥后聽覺功能恢復需較長時間。此外應用阿司匹林有引起一種非常嚴重不良反應(瑞氏綜合征)的可能,表現為發熱、驚厥、頻繁嘔吐等神經系統癥狀。兒童對阿司匹林作為感冒退熱藥的使用應持謹慎態度,使用前應咨詢兒科醫師或在其監護下使用。
2、含乙酰氨基酚的藥品,該成分可引起惡心、嘔吐、出汗、腹痛等胃腸道功能紊亂,對藥耐受性差的小兒還可引起肝臟損害,甚至急性肝壞死。專家建議,3歲以下兒童因肝、腎功能發育不全,對藥物不良反應尤為敏感,使用含乙酰氨基酚的藥品時須慎重,絕不可過量使用,以免造成嚴重不良后果。年長的兒童使用時,也應注意其使用劑量。
3、感冒通、人工牛黃及撲爾敏等,該藥不僅易造成兒童胃腸道不良反應,出現腹瀉、胃痛、惡心等,而且會出現頭暈、頭痛和皮疹等癥狀。過量或過久使用還可引起小兒造血機能障礙,對肝、腎功能也有損害,因此兒童應慎用本品。第二類
喹諾酮類藥物(氟哌酸)、環丙沙星和氧氟沙星(氟嗪酸)。由于它們抗菌譜廣、殺菌力強、對于咳嗽、腹瀉等呼吸道和胃腸道疾病有較好的療效。動物實驗發現,此類藥物可引起關節軟骨損害,影響骨骼生長發育,因此慎用于14歲以下的兒童。第三類
1、易蒙停(洛哌丁胺)。但其作用強烈,用于低齡兒童易致藥物不良反應,如瞳孔縮小、嗜睡和呼吸徐緩等,國內外均限制用于低齡兒,5歲以下兒童禁用。
2、復方地芬諾酯(止瀉寧)。該藥每片含鹽酸地芬諾酯和硫酸阿托品,其中地芬諾酯對腸道作用類似杜冷丁,可直接作用于腸平滑肌,作用亦很強烈,過量服用(兒童尤應注意)可產生呼吸抑制和昏迷。2歲以下兒童禁用本品,2歲以上小兒須嚴格按規定劑量使用。劑量應參考體重
兒童藥因其處于生長發育期,肝臟和腎臟功能尚未發育成熟,用藥劑量較成人也應做相應調整,劑量過小起不到治療效果,超量則會引發毒性反應。按體重計算是較常用的兒童用藥劑量折算方法:
兒童劑量=劑量/千克×體重(kg)如家長不清楚孩子的體重,可按以下公式推算:1~6個月體重(kg)=出生體重(kg)+月齡×0.7(kg)7~12個月體重(kg)=出生體重(kg)+6×0.7(kg)+(月齡-6)×0.4(kg)1~12歲體重(kg)=年齡(歲)×2(kg)+8(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