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耐藥存在哪些誤區 乙肝耐藥問題要避開3誤區
誤區一:一旦耐藥,以前的治療就白費了。
許多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擔心一旦耐藥,以前的治療將是徒勞的,甚至可能導致病情惡化,所以他們不愿意接受抗病毒治療。
對抗慢性乙肝就像逆水行舟。一旦放棄抗病毒治療,乙肝病毒將肆無忌憚地瘋狂繁殖,導致病情惡化。如果我們堅持抗病毒治療,我們可以抑制病毒復制的傲慢,延緩疾病的進展。因此,即使有耐藥性,患者也會從以前的抗病毒治療中受益。
全球大規模研究發現,抗病毒治療患者肝硬化、肝功能損失補償和肝癌的風險明顯低于未接受抗病毒治療的患者。我國一項專門治療肝硬化的研究也證明,拉米夫可以降低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或晚期肝纖維化患者肝并發癥的風險。
誤區二:選擇抗病毒藥物,只看耐藥性,不考慮綜合因素
在制定慢性乙肝治療方案時,許多患者過于害怕病毒耐藥性,將耐藥性作為選藥的唯一標準。
其實選藥和選對象一樣,沒有最好的,只有最適合你的。耐藥性是選藥時要考慮的綜合因素之一,但并非唯一。在選擇藥物時,醫生應根據病人的病情、藥物的安全性、病人的經濟承受能力等因素綜合考慮。如果患者選擇超出自身負擔能力的抗病毒藥物,會影響長期治療。由于經濟能力有限,許多患者無法繼續治療,從而中斷治療,導致病情惡化。
此外,即使選擇耐藥性低的口服抗病毒藥物,乙肝患者也不能放心。目前口服抗病毒藥物可能耐藥,治療過程中必須定期隨訪。
誤區三:談耐藥色變,總想換藥
在門診,醫生經常看到拉米夫定治療后,HBVDNA轉陰已經發生了,但他們總是擔心耐藥,要求醫生換藥。
事實上,在有效治療的情況下,耐藥性的發生率較低,耐藥性通常發生在抗病毒效果較差的患者身上。即使拉米夫定耐藥,也可以和阿德福韋酯一起治療,效果也很好。此外,隨著診斷和治療水平的提高,一旦發現病毒學反彈,及時加藥可以防止臨床耐藥性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