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合理用藥的原則是哪四個方面 關于老年人用藥的生理特點
與年齡有關的生理變化人在生命的最初20年中生長和發育達到成熟的項峰。在隨后的10年間各系統、各器官的變化是緩慢的。此后逐漸加快,隨著年齡增加而出現明顯的生理變化。
(1)神經系統:衰老時中樞神經有某種病理變化的緩慢發展,脂褐質、淀粉樣蛋白、絲狀物等沉積在神經元內和神經元周圍,使其功能減退直到喪失,出現從對近期的記憶受損逐漸發展到癡呆狀態。同時外周神經常因營養不良、慢性疾病(特別是血管疾病)引起繼發性病變。
對用藥的影響表現在:
①因記憶力差,引起服藥的差錯多,對需要有"穩定狀態"血濃度的藥物易因漏服而出現癥狀或因過量而出現不良反應;
②對神經有毒性的藥物應慎用,毒性往往加重;
③對藥物的反應性有變化,如服用地西泮有引起腦功能失調的報道。
(2)心血管系統:衰老時膠原和淀粉樣蛋白在心臟沉積增多,使心室充盈的順應性受損,每搏輸出量降低;竇房結自律性降低,房性心律失常增多,應激時調節最大心率的能力下降;心肌細胞的收縮力、收縮速度和氧耗均下降。衰老時外周阻力因血管硬化而升高,心輸出量下降,全身血壓有較高的平均收縮壓。壓務感受器的反射敏感性降低,由于調節動脈壓的主要壓力感受器位于主動脈弓和頸動脈竇上,這是動脈粥樣硬化的易患部位,使動脈壁的膨脹性降低。壓力感受器所感受到的壓力降低,從而易出現體位性低血壓。
對用藥的影響:
①避免引起體位性低血壓,慎用降壓藥和利尿藥;
②避免加重充血性心力衰竭,應注意控制甲亢、感染(特別是肺部)等疾病和輸液用量。
(3)腎臟:衰老時腎重量減輕,失重是由于腎血管硬化和萎縮,腎小球減少藥30%。腎小球濾過率降低,40歲后每年約降低1ml/min,此影響著老年人的內環境適應機制,在急癥和重癥時易伴有體液和電解質平衡的紊亂。遠曲小管對抗利尿激素的敏感性下降,尿液濃集功能受影響。
對用藥的影響有:
①主要由腎臟消除的藥物應調整劑量;
②應關注體液和電解質平衡的紊亂。
(4)消化系統:衰老時味覺減退;胃粘膜萎縮,胃酸分泌減少,胃內pH值升高;腸粘膜的表面積減少,腸蠕動減慢,易造成便秘和腸道憩室。肝組織重量隨年齡增加而減輕,肝血流量每年降低0.3%-0.5%,此可用于解釋各種與年齡相關的肝臟清除藥物減慢(包括首過代射),但年齡與肝臟代射藥物能力的變化上缺乏確切的相關性。膽法分泌與年齡的關系不大。
對用藥的影響有:
①慎用有便秘不良反應的各種藥物;
②主要經肝臟消除的藥物必要時需調整劑量。
(5)呼吸系統:衰老時肺泡小管周圍的彈性纖維束變細,使肺的彈性回彈性能降低,順應性降低而殘氣量增加,動脈血氧分壓降低;肺清除感和其他環境致病物的能力降低。
(6)血液系統:衰老時造血組織的總量有所減少,但血液成分的變化不明顯。紅細胞數量和壽命無變化,白細胞數量稍有減少。白蛋白隨年齡增加而下降,球蛋白則升高,使血沉加快。骨髓祖系紅細胞對紅細胞生成素的反應減弱。總的說來,老年人造血組織尚有滿足基礎需要的能力。但缺乏進一步滿足增加需要的潛力。對用藥的影響主要為慎用有骨髓抑制不良反應的藥物。
(7)免疫系統:衰老時胞腺萎縮,胸腺激素分泌減少到血液中難以檢出,受其影響的T紅細胞及功能均下降;骨髓干細胞分化形成B細胞的能力減弱,B細胞產生的免疫球蛋白則多有下降;免疫系統對自身成分反應性增高,產生自身抗體增加,機體免疫功能的衰退使老年人抗病能力下降,易患感性疾病、腫瘤和自身免疫病。
(8)內分泌系統:衰老時支持生命的內分泌軸仍是完整的,如垂體一腎上腺軸、垂體一甲狀腺軸;少數激素由于內分泌組織萎縮而減少,如雌激素;多數激素的代謝分解速率隨衰老而減慢,由于存在著負反饋機制使激素分泌減少,最濃度不變,如皮質激素、甲狀腺素。此外,衰老可改變一些激素靶細胞的敏感性,此時出現的生丌變化與內分泌組織的功能不相關,如腎臟遠曲小管對抗利尿激素的反應降低;外周組織對胰島素的反應降低,葡萄糖耐量降低,但并不意味著有糖尿病;男子前列腺肥大;男子睪丸對間質細胞刺激素的反應性降低,雄激素產生減少。總的說來,正常衰老時內分泌組織的功能未明顯衰退,除卵巢萎縮者外不宜進行激素補充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