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結核病藥的用藥原則 抗結核藥怎樣服用效果好
抗結核藥物的科學合理應用是治療結核病的基礎,我相信大多數結核病都會完全治愈。在治療結核病時,按照一定的原則合理地結合幾種藥物,形成有效的治療方案,臨床上稱為化學治療。
化學治療的原則
早期,立即治療。結核病早期,病變部位肺泡壁充血,血液供應良好,有利于藥物滲透和進入病變部位。早期病變部位的結核菌正處于旺盛的生長期,此時可以發揮藥物的最佳作用。早期,病變肺組織損傷較少,病變多為可逆性,治療及時,肺組織易于恢復。此外,早期治療可以降低結核患者的傳染性。
結核菌群的藥物聯合應用,作用于不同的生長狀態,以增強抗菌作用,防止耐藥性。
適量,同時患者可以耐受劑量。劑量過小不能抑制細菌的繁殖,容易產生耐藥性;劑量過大容易產生毒副作用。
規則。即在規定的療程內不斷執行規定的合理化療計劃。
目的是減少復發。
用藥注意事項
治療方案的有效性、病變的性質和范圍、臨床結核病的類型、結核菌對藥物的敏感性、抗結核藥物的作用機制和強度。
安全,特別是對肝腎功能的影響,因此醫生在選擇用藥時會了解以下情況:
①以往患者的健康狀況,如肝腎病史及其功能狀態等;
②慎重考慮具有相同毒副反應的藥物的聯用。
患者易于接受,使用方便,價格低廉。
這些原則是國內外學者在多年治療結核病的過程中不斷總結出的經驗,是行之有效的治療措施,是結核病人在結核化療中應采取的方法。只有這樣,才有可能治愈結核病,減少復發。
如果偏離這些原則,會導致結核病的延誤治療、病情惡化、結核病的耐藥性,甚至成為耐多藥性結核病或難治性結核病,終身難以治愈。偏離這些原則的主要原因是患者本身、醫源性和藥物。①有些患者不聽從醫生的建議,只注意癥狀,有癥狀時服藥,無癥狀時停藥,導致間歇性不規律用藥。另一部分患者看說明書或道聽途說抗結核藥物副作用多,不敢用藥,或停藥,或癥狀稍有改善后停藥,導致間歇性不規律用藥或療程不足。②醫源性主要表現為化療方案不合理、藥物聯合不當、藥物劑量和療程不當。③藥源不足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
定期復查,按照醫生的建議定期復查。一方面,復查的目的是了解病情的變化,如胸部X線變化、痰等病變分泌物中結核菌的檢查。另一方面,由于抗結核藥物有一定的毒副作用,特別是對肝腎功能的影響,需要定期檢查肝腎功能、血常規、尿常規等。如果發現問題,可以及時處理。
簡而言之,化學治療是治療結核病的主要手段。抗結核藥物的科學合理應用是治療結核病的基礎。如果我們抓住這種強大的武器,我相信大多數結核病都會完全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