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引起的皮膚病用藥 惱人皮膚病切忌不可亂用藥
患有皮炎、濕疹等疾病,使用癬藥水,會加重炎癥、皮膚損傷;癬激素軟膏治療,如火加油,但促進細菌的生長繁殖。那么,如何合理地使用藥物呢?
根據病情需要和藥物性質的不同,可以選擇不同劑型的外用藥物,如藥粉、藥水、洗滌劑和酊劑、霜劑和軟膏。一般急性炎癥,表現為紅腫、水泡、侵蝕,多選擇藥水濕敷,具有抗炎、散熱等作用;
當紅腫減少,滲出減少時,使用糊和粉末,可發揮抗炎、瘙癢、收斂、保護作用;皮膚損傷增厚,苔蘚變化,需要軟膏治療,因為它持久,有潤滑皮膚的作用。
即使同一種藥物有相同的劑型,由于濃度的不同,也會有不同的效果。例如,3%的水楊酸具有消毒殺菌作用,10%的水楊酸可以軟化和溶解角質并脫落。
還應考慮不同的年齡、性別、疾病部位和季節。如果老年人和幼年患者應選擇低濃度藥物;
乳房、外陰不得使用高濃度或刺激性藥物、手掌、腳底等高濃度藥物;對皮膚敏感,先低濃度,然后高濃度;對于新藥,先使用小面積,如無反應,然后適當擴大。
此外,皮膚病的用藥時間和次數也不容忽視。每3小時涂一次藥水和洗劑。酊劑和軟膏效果持久,每天早晚各一次。
濕敷方法應適中。用藥前,患處應注意清潔消毒。痂皮應用食物油軟化。直徑大于0.5cm的水泡應用空針筒抽出,水泡壁不應去除。當頭發需要粉末或糊狀物時,剃掉頭發。
使用皮膚病藥物時,應注意觀察,一旦出現紅斑或濕疹,并出現瘙癢、頭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