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體檢中醫好還是西醫好 中醫體檢的適宜人群
中醫體檢方法
中醫通過觀察、嗅覺、詢問、切割收集體質識別、經絡評價、腹部診斷季健康指導等各種信息,對中醫體質調理對策、經絡疏浚建議、四季健康飲食指導、健康生活習慣培養、心平氣和實踐等不同體質和健康狀況進行早期干預,達到預防疾病的目的。
《黃帝內經》指出:"不治已治未病",也就是說,最好的醫生在疾病形成前給予健康指導,以防止疾病的發生。中醫體檢對每個人都有好處,西醫體檢只能對一些發現疾病的人有好處。這是因為中醫體檢的優點是預防疾病,是預防醫學的具體體現;西醫體檢的優點是發現疾病。對于慢性病,即使是西醫體檢的早期發現,也是疾病臨床階段的中晚期,整個發展過程的中晚期。
以惡性腫瘤為例,一般由于免疫力嚴重低,致癌毒素過多長期作用于身體,形成癌前病變,然后誘發基因突變,形成癌細胞,癌細胞擴張形成腫瘤,局部侵潤,直到轉移擴散,五臟衰退,整個過程需要幾年、十年甚至幾十年。大多數人只有在體檢或有癥狀時才會發現癌癥。這時,疾病已經到了中晚期,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病入膏肓",采取的措施往往是治標治本,事半功倍。
整體觀念是中醫理論的特點之一,要從整體觀點出發,了解人的身體、功能、疾病、心理和社會適應性。疾病預防也需要整體調節,如日常生活、心理欲望、生活習慣和氣候環境。因此,中醫體檢與西醫體檢相輔相成"治未病"以理論為指導,注重預防疾病,從身體識別和調節、經絡評價和疏浚、相應的天人和四季健康指導、身心和整體概念指導健康健康概念和方法。
中醫體檢的特點
中醫體檢手段有很多種,包括傳統的望、聞、問、切,也包括耳診、手診、足診等,但體質識別、經絡評價、腹診、四季健康指導是四種手段,體現了中醫簡單、方便、檢查、廉價的特點。
中醫將人們的體質分為平和質、氣虛質、陰陽質、陽虛質、痰濕質、濕熱質、瘀血質、氣郁質和特殊性九種。除了和平之外,不同的體質不同的健康問題。當你來到體檢中心時,醫生會先為你做的"中醫體質辨識"測試。測試是通過體檢者填寫體質表,讓醫生分析評估,了解自己的體質和易患疾病。
體質不是絕對的,往往有陰陽兩虛、痰濕濕熱、氣郁血瘀,或氣虛痰濕血瘀。這叫復合質,中醫專家要結合舌苔和脈象綜合分析辨證辨證。
人的體質會隨著年齡、環境等因素的變化而變化。當自我感覺身體的一些反應發生變化時,需要不斷調整體質調理方案。
"通則不痛,痛則不通"。傳統的經絡評價是醫生按壓重要的相應器官穴位,如余穴,看到測試人員對這些壓痛點的反應,判斷經絡光滑,二可以通過針灸、按摩、罐、刮經絡,緩解身體不適,防止疾病從內、從淺到深、從輕到重、從小到大。
腹部診斷方法的使用也是中醫體檢的一個特點。一般來說,喜歡溫暖和喜歡按壓是虛擬的,害怕按壓是真實的。區分內臟的虛擬和真實幫助體檢人員知道如何補充,也幫助醫生"虛則補之,實則瀉之。"
四季養生指導是醫生根據不同的體質、不同的健康狀況、不同的季節給出的個性化建議。如春夏養陽,秋冬養陰。
適合中醫體檢的人
健康體檢是針對相對健康的人群,需要盡快培養預防疾病的意識,更新健康的概念,比簡單的西醫體檢發現疾病后干預要好得多。中醫體檢作為一種健康體檢,大多采用非創傷性方法,不會給身體帶來不適和傷害,適合兒童、亞健康人群等人群。
很多人都有頭暈頭痛、眼睛干澀、疲勞、食欲不振等經歷。西醫檢查后沒有異常指標,醫生也說不需要藥物治療。但是這種狀態很難忍受。我該怎么辦? 袁尚華建議,不妨試試中醫體檢。中醫可以根據您的體質,結合臟器功能,提出有針對性的疾病預防建議,如平衡飲食、平靜心態、適度鍛煉、戒煙、飲酒、充足睡眠和選擇針灸、按摩、罐、刮干預指導、重體質偏好準備個性化中藥調節,防止疾病的發展。
為了讓醫生做出準確的判斷,袁尚華建議中醫體檢前不要吸煙或飲酒,不要吃黑梅、葡萄、橙子、口香糖等食物,不要使用香水、廁所水等強烈的護膚產品,不要化妝,不要劇烈運動。
中醫體檢有很多好處,西醫體檢也有很多好處。中西醫體檢各有優缺點。兩者相結合,互補優勢,體檢結果更準確。例如,在中醫體檢前,由血壓、血脂、心電圖等組成的報告將有助于醫生做出正確的判斷和恢復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