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健脾補腎的中成藥 3千多種藥用于兒童不足2%
兒童慎用成人藥
兒童的器官較稚嫩、易損傷,兒童對藥物的吸收和分布與成人有顯著差別,兒童的藥物代謝機能低下,其用藥須十分謹慎。
專家認為,成人所用的藥不能輕易給兒童用。兒童因神經系統和肝臟尚未發育完善,如服速效感冒藥可引起驚厥、血小板減少,甚至損害肝臟,這類成人藥品兒童不宜服用。在給嬰幼兒服藥時,家長常把藥片碾成粉末,或把膠囊中的藥粉倒出后備用,殊不知這樣的做法會使藥品的包衣層失去保護、遮味、控釋等作用,有的腸溶片還會對胃造成刺激,損傷胃粘膜。
兒童用藥品由于匱乏,令醫護人員感到尷尬。如靜脈輸液,目前藥廠生產的靜脈輸液多為500毫升,而兒童所需劑量一般只在200毫升左右,醫生開了處方后,護士只能將多余的部分倒掉,然后再配藥。
專業廠家很少
據了解,我國制藥企業以成人藥品為主,兒童用藥的研發和生產還處于"幼稚"階段,數量上、品種上很難適應兒童用藥的特殊需求。目前兒童用藥品主要有3類,如兒童飲用的糖漿;二類是與成人共用藥;三類是既有成人劑型又有兒童劑型的藥。省兒童醫院藥劑科何周康主任介紹,兒童用藥領域還存在不少問題:1、兒童用藥量比較小,品種也比較少。2、第二類藥存在著很大的不足。此類藥中有43%沒有兒童用法說明書,兒童安全性能不能確定,故此共用藥中有一半不能確定。3、兒童用藥領域比較少,比如兒童急救藥沒有兒童專用和單用藥。4、從招標的角度來說兒童用藥價格比較高,比成人藥要高5%-10%。5、在醫院,治兒童常見病、多發病的藥比較充足,但是一些獨特的兒童藥物,比如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量比較少。
具體對兒童藥品市場零售藥店而言,省婦幼保健院兒童保健科楊醫生談到,在一些藥店,有些藥比較貴,而且劑量、包裝上沒有區分成人和兒童,比如一些脂肪乳、氨基酸,有些幾公斤一袋,包裝過大,劑量過大,對兒童來說應包裝小一點,這樣才有利于服用,不浪費;一些藥特別是中成藥說明不合理,沒有規定兒童的劑量,比如靈丹草,成人兒童分別用多少沒有具體說明,成人和孩子在用藥量上不好分;一些蓋裝藥不好保存,容易污染、受潮、壞掉等;一些藥較貴且效果質量都不好;一些藥小孩服用的工具不適當,比如吸藥的吸管不具體區分不同的兒童特點。兒童用藥在劑量、服用方法、包裝上都有待改進。
目前我國醫藥市場上專業兒童藥廠很少,以至藥品市場上兒童用藥匱乏的情況不斷加劇。我國患病兒童人口的比例占總患病人口的20%左右,但在市場上流通的3000多種藥品中,用于兒童的不足2%。6000多個藥廠,屬于兒童用藥的專業廠家不多,有雄厚的科研背景、能夠自主開發新藥品的專業廠家更是鳳毛麟角。
不要自作主張用藥
在兒童用藥市場不發達的情形下,專家們提醒,孩子出現病癥要及時重視。家長不要自作主張用藥,要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藥,比如孩子拉肚子,有些家長喜歡給孩子服用付排酸(fupaisuan),這樣做是比較危險的。
研發困難多
長沙市一醫院兒科王香云主任介紹說,兒童用藥有非常嚴格的限制,在醫院,兒童配藥是需要用秤來稱量的,嚴格根據體重計算使用藥量,大的多用,小的少用;兒童肝腎功能、排泄功能較差,成人藥不能給兒童亂用,兒童用藥有范圍、規格、年齡等限制,年齡不滿18歲不能用成人藥。這些特點使得兒童藥品的開發周期較長,利潤相對較低。
藥物實驗中兒童藥物開發不涉及到新生兒(一般6個月以前)用藥,幼兒越小越不能用藥;新藥臨床不能用到治療中,兒童和青少年18歲以前不能做藥物實驗;兒童藥物研發、開發成本較高,研究比較復雜,針對使用人群的特殊性,在成人用藥的基礎上還要做兒童的臨床實驗。在臨床實驗中,往往需要志愿者配合醫師的研究,但在兒童藥品的開發中,尋找兒童志愿者是比較困難的。
在臨床研究上,對于兒童的病癥、相應的服藥劑量等,沒有針對性的可供查詢的資料,是研發的另一大難題。
合資企業占了先機
面對兒童用藥市場的現狀,國內已有不少知名企業進入此領域,但沒有形成專門的兒童用藥生產及服務體系。
相比之下,中外合資企業在這個市場中占到了先機。他們在生產工藝、產品精細程度方面占有一定優勢,產品中含有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兒童退熱首選成分,口味也是在做過專門樣本調查后確定的香蕉和橘子口味,適合中國兒童的口味。在劑型上,針對不同年齡分別采用滴劑、溶液和咀嚼片,便于兒童服用。更令患兒家長稱道的是,合資企業生產的兒童用藥更加安全。
有關專家指出、生產企業及醫療單位應從兒童用藥的安全有效性出發,大力開發適合兒童劑量的片劑、針劑、膠囊、口服藥等制劑藥品。國產兒童用藥應該逐步擴大市場份額,力爭成為藥品市場新的經濟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