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的心病運用中藥可調治 冠心病中藥能治愈嗎
60歲以后,由于內部環境的變化和對外部環境變化的不適應,心態往往會發生異常變化,直接影響健康。
中醫認為,不同情緒的變化是不同內臟精氣不足的反映。除了相應的社會和家庭因素外,老年人的各種心理變化也與相關內臟的內在病理變化有關。因此,在心理治療的同時,應注意相關內臟的藥物調理,可從以下治療開始:
情緒不穩定應滋腎平肝
有些老年人性格不穩定,情緒容易改變,表現為主觀自信、急躁、喜怒無常,或保守、固執。雖然這與自身經歷形成的一種獨特的心理模式有關,但老年后表現尤為突出的原因與腎精日虧、肝腎兩虛、陰虛陽亢有關。肝主藏血,腎主藏精,精血相生。人過半百"精耗血衰",肝陽亢盛,導致情緒異常變化。中醫治療宜滋補肝腎,平肝潛陽,可服用中成藥菊花地黃丸,每天早晚服用一次,每次服用一次,連續服用30天。
抑郁癥應健脾疏肝
一些老年人的情緒變化主要是抑郁癥。他們經常感到自卑、自憐、孤獨、憂郁和改變。他們有衰老的感覺,甚至有死亡的感覺。他們心灰意冷,害怕癌癥和疾病,懷疑別人。從中醫的角度來看,多為肝郁脾虛所致。肝氣郁滯,氣機不暢,心情難以愉悅;脾土虛損,氣血化生不足,心失所養,神氣難強,所以一派失魂落魄的形象。脾虛運化異常,食物積極濕滯化為痰,痰蒙心竅也會出現上述心態。治療宜疏肝理氣,健脾化痰,可服用中成藥逍遙丸,每天早晚各服1閃,每次6克,連服30天。
老年人的病態心理,病情多纏綿,治療要在一般辯證明確后,守方堅持治療,不要急于求快,藥物要平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