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個月的寶寶拉肚子能用蒙脫石散嗎 寶寶秋季腹瀉可以用蒙脫石散治療
相關企業: 北京韓美藥品有限公司正常人一般每日排便一次,個別人每日排便2~3次或每2~3日一次,糞便的性狀正常,每日排出糞便的平均重量為腹瀉150~200g,含水分為60%~75%.腹瀉(diarrhea)是一種常見癥狀,是指排便次數明顯超過平日習慣的頻率,糞質稀薄,水分增加,每日排便量超過200g,或含未消化食物或膿血,粘液.腹瀉常伴有排便急迫感,肛門不適,失禁等癥狀.腹瀉分急性和慢性兩類.急性腹瀉發病急劇,病程在2~3周之內.慢性腹瀉指病程在兩個月以上或間歇期在2~4周內的復發性腹瀉.【長期腹瀉病因】腹瀉能引起營養不良,維生素缺乏,貧血,降低身體的抵抗力.腹瀉時,機體不但丟失大量水分和營養物質,還會喪失大量的電解質,如鈉,鉀,鈣及鎂等.如果丟失超過一定限度,就會出現電解質紊亂,還可能出現酸堿中毒.長期慢性腹痛腹瀉常見于:慢性非特異性潰瘍性大腸炎:腹瀉每日數次至10次以上,可為膿血便,粘液血便或血便.腹痛輕者為隱痛,典型者為絞痛,有腹痛——便意——緩解的特點.全身表現為發熱,乏力,消瘦,常伴有皮膚,粘膜,關節,肝,腎,眼,口腔等系統的表現.較嚴重的并發癥有:中毒性結腸擴張,腸穿孔,大出血,癌變等等.治療較困難較復雜,常需住院系統治療.克隆病:名稱較多,如末端回腸炎,局限性腸炎,肉芽腫性腸炎,節段性腸炎等.發病多在中青年,男稍多于女.主要表現為腹痛,腹瀉,發熱,營養障礙,不全性腸梗阻,腹部內瘺或外瘺等.重癥患者遷延不愈,預后不良.治療:本病尚無特效療法.應以全身治療為基礎,輔以手術治療,并防止復發.腸結核:常與腸外結核并存,一般比較典型的臨床表現有:腹部隱痛鈍痛,多發生在右下腹,也可臍周或遍及全腹.由于病變直接影響到腸的消化與吸收功能,患者常有消瘦,全身虛弱等現象.可能發生的并發癥有:腸梗阻,腸穿孔,出血.治療:休息和營養是基礎;抗結核藥物;手術等.意見建議:【治療措施】腹瀉是癥狀,根本治療要針對病因.認識腹瀉的發病機理有助于掌握治療原則.(一)病因治療不言而喻,腸道感染引起的腹瀉必需抗感染治療,以針對病原體的抗菌治療最為理想.復方新諾明,氟哌酸(諾氟沙星),環丙氟哌酸(環丙沙星),氟嗪酸(氧氟沙星)對菌痢,沙門菌或產毒性大腸桿菌,螺桿菌感染有效,甲硝唑對溶組織阿米巴,梨形鞭毛蟲感染有效,因此,這數種藥物常用于急性感染性腹瀉,包括預防和治療所謂旅行者腹瀉.治療乳糖不耐受癥和麥膠性乳糜瀉所致的腹瀉在飲食中分別剔除乳糖或麥膠類成發.高滲性腹瀉的的治療原則是停食或停用造成高滲的食物或藥物.分泌性腹瀉易致嚴重脫水和電解質丟失,除消除病因,還應積極由口服和靜脈補充鹽類和葡萄糖溶液,糾正脫水.膽鹽重吸收障礙引起的結腸腹瀉可用消膽胺吸附膽汁酸而止瀉.治療膽汁酸缺乏所致的脂肪瀉,可用中鏈脂肪代替日常食用的長鏈脂肪,因前者不需經結合膽鹽水解和微膠粒形成等過程而直接經門靜脈系統吸收.(二)對癥治療選擇藥物時,應避免成癮性藥物,必要時也只能短暫使用.病因治療是主要的,凡病因不明者,盡管經對癥治療后癥狀已有好轉,絕不可放松或取消應有的檢查步驟,對尚未排除惡性疾病的病例尤其如此.1.止瀉藥常用的有活性炭,鞣酸蛋白,次碳酸鉍,氫氧化鋁凝膠等,日服3~4次.藥效較強的復方樟腦酊(3~5ml)和可待因(0.03g),每日2~3次.因久用可成癮,故只短期適用于腹瀉過頻的病倒.復方苯乙哌酊(每片含苯乙哌啶2.5mg和阿托品0.025mg),每次1~2片,2~4/d,此藥有加強中樞抑制的作用,不宜與巴比妥類,阿片類藥物合用.氯苯哌酰胺(咯派丁胺,loperamide)的藥效較復方苯乙哌啶更強且持久,不含阿托品,較少中樞反應.初服4mg,以后調整劑量至大便次數減至1~2次/d,日量不宜超過8mg.培菲康可調節腸道功能.2.解痙止痛劑可選用阿托品,普魯本辛,山莨菪堿,普魯卡因等藥.3.鎮靜藥可選用安定,利眠寧,苯巴比妥類藥物.4.調節腸道植物神經紊亂藥可選解郁抗慮膠囊等藥物.(三)考慮到吃西藥副作用很大,可以考慮服用“永倉訶苓止瀉膠囊”進行治療.優點是中藥制劑沒有毒副作用,治療效果比較理想,缺點是服用時間比較長一般的患者都需要按療程進行服用.(四)蒙脫石散抗生素,微生態,中成藥等方法的治療都會或多或少的具有毒性,可能傷害到腸道內的健康菌群.而新型治療藥物蒙脫石散,可以利用蒙脫石的層紋狀結構及非均勻性電荷分布,對消化道內的病毒,病菌及其產生的毒素有固定,一直作用對消化道粘膜有覆蓋能力,并通過與粘液糖蛋白相互結合,從質和量兩方面修復,提高粘膜屏障對攻擊因子的防御功能.并且藥物成分不進入血液循環系統,并連同所固定的供給因子隨消化道自身蠕動排出體外.不改變正常的腸蠕動.可選擇藥物:司邁特蒙脫石散(3g成人兒童裝,1g嬰幼兒裝).生活護理:【小兒腹瀉】腹瀉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綜合征.主要臨床表現為腹瀉和嘔吐,嚴重者可引起脫水和電解質紊亂.本癥為嬰幼兒時期的常見病,近年來本病的發病率已明顯降低,但仍是嬰幼兒時期的重要死亡原因.對小兒健康影響極大,必須引起高度重視.根據病因分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兩種.發病年齡多在2歲以下,1歲以內者約占半數,夏秋季發病率最高,是我國兒童重點防治的四病之一.【秋季謹防孩子病毒性腹瀉】兒科門診上腹瀉的孩子越來越多.引起腹瀉的原因多種多樣,從醫學上講,可以是病毒也可以是細菌.夏季細菌性腹瀉多見,秋冬季節病毒性腹瀉多見.比如說秋季腹瀉,是由輪狀病毒引起的一種腸炎,在秋冬季節(10月至次年2月)高發.小兒秋季腹瀉因其在秋冬季節發病率高而得名,主要侵犯對象是6~24個月的嬰幼兒.主要經糞口傳播,如果孩子的奶具或食物不干凈,或孩子有吃東西不洗手,咬手指頭等習慣,很容易使孩子感染輪狀病毒,從而導致腹瀉.孩子感染輪狀病毒后,最初往往出現感冒的癥狀,如發熱,流涕,打噴嚏,鼻塞等.這時家長會誤認為孩子感冒了而服用感冒藥.但隨后孩子會出現發熱,嘔吐,腹瀉等癥狀,并逐漸加重,大便呈水樣或蛋花湯樣,每天3~10次不等.由于嘔吐,腹瀉,孩子可以出現脫水的癥狀,如尿量減少,哭時少淚或者無淚,皮膚粘膜干燥,囟門,眼窩凹陷等等.秋季腹瀉是一種自限性疾病,自然病程在3~8天,平均在5天左右.由于秋季腹瀉是由病毒引起的,一般不需要抗生素治療,應當合理的應用液體療法,選用微生態制劑和粘膜保護劑.對于病情較輕,沒有脫水癥狀或者脫水癥狀輕的患兒,家長可以給孩子服用思密達(蒙脫石散)和口服補液鹽來治療,這兩種藥在藥店都比較容易買到.但是對于脫水癥狀嚴重的患兒,應該及時到醫院就診,進行靜脈補液治療.中藥治療秋季腹瀉有較好的臨床療效,許多臨床研究報道中藥治療效果優于思密達,在改善癥狀和縮短病程方面療效顯著.預防秋季腹瀉,主要是防止“病從口入”,提倡母乳喂養.人工喂養時,應注意食物的干凈及新鮮,不要給寶寶吃儲藏太久的食物和水,盡量少吃生食.寶寶的奶具,玩具要經常消毒,父母下班后,要洗手,更衣后再親近寶寶.另外,室內要保持通風,避免帶寶寶到人多的地方去.在每年的7~9月,秋季腹瀉流行季節來臨以前接種輪狀病毒活疫苗不失為預防秋季腹瀉的好方法,防病率可達7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