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歲大爺原發性高血壓致手腳麻木的原因 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降壓藥后好轉
相關企業: 輝瑞制藥有限公司突然出現手腳麻木,一般首先想到的會是 中風 、周圍神經病等,其實還需警惕是否患有高血壓。本例患者就是因為原發性高血壓長期得不到有效控制,出現手腳麻木而就診。在醫生指導下通過調整降壓藥物以及生活方式干預,血壓控制穩定,手腳麻木明顯緩解至消失。
【基本信息】男、66歲
【疾病類型】原發性高血壓
【就診醫院】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就診時間】2022年1月
【治療方案】藥物治療( 苯磺酸氨氯地平片 、鹽酸貝那普利片、厄貝沙坦氫氯噻嗪片)+生活方式干預(限鹽、限酒、戒煙、適量有氧運動)
【治療周期】住院7天,3個月后門診復查
【治療效果】手腳麻木明顯緩解至消失
一、初次面診
患者為66歲老人,由其子女陪同至我院就診。患者自述當日晨時突然出現手腳麻木,活動尚可,因其平時即有高血壓,但服藥不規律,長期有吸煙、飲酒史,子女擔心其突發中風,故急來我院就診,急查頭顱CT未見異常,急診科測血壓提示偏高,建議心內科就診。查體發現BP178/80mmHg,神志清楚,精神一般,心界向左擴大,律齊,各瓣膜聽診區未聞及病理性雜音,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征未引出。綜合考慮,診斷為原發性高血壓。
二、治療經過
收治患者入院,入院后再次復測血壓仍達180/80mmHg,先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鹽酸貝那普利片聯合降壓,同時加強血壓監測。因患者手腳麻木發病時間較短,不能排除有急性腦梗死可能,故建議患者進一步完善頭顱MR檢查,未見明顯異常。患者本就患有高血壓,但長期服藥不規律,與患者家屬溝通后,進行相關檢查,以便早發現高血壓并發癥,查心臟彩超提示室間隔增厚,左室肥大,頸血管超聲示頸部動脈斑塊形成(圖1),心電圖提示左室高電壓,為預防進一步的心腦血管損害,調整降壓方案為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厄貝沙坦氫氯噻嗪片。
三、治療效果
患者入院當日,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鹽酸貝那普利片聯合降壓,血壓下降至156/70mmHg,手腳麻木稍緩解。在排除急性腦卒中,完善心臟彩超及頸部血管超聲后,調整治療方案為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厄貝沙坦氫氯噻嗪片。經過7天的系統治療,患者出院時血壓在可耐受的情況下降至140/66mmHg,手腳麻木癥狀消失。出院3個月后,于門診復查頸血管超聲提示斑塊無進展。
四、 注意事項
患者的血壓趨于穩定,作為主治醫生由衷感到高興。患者為老年男性,已有高血壓病史多年,但平時服藥不規律,故出院后首先應保證規律且長期口服藥物。患者有高血壓,但仍保持某些不良嗜好,如吸煙飲酒,這類患者遠期預后差,故需戒煙戒酒。患者脈壓差較大,每次量血壓時需注意避免舒張壓過低,應用了利尿劑厄貝沙坦氫氯噻嗪片后,聯合降壓效果雖然頗佳,但需注意電解質紊亂及血尿酸升高的問題,叮囑患者于門診定期復查相關指標。
五、個人感悟
隨著各種醫學知識的普及,人們對卒中也就是俗稱的中風有了一定了解,當出現肢體麻木時,往往首先考慮的是中風,而忽視高血壓本身帶來的危害。本例患者就是因為平時不注意按時吃藥控制血壓,導致全身小靜脈痙攣引起手腳麻木。因此保持血壓平穩,堅持長期用藥是避免此類癥狀發生的關鍵。一旦出現不適癥狀,要及時就診,對癥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