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霉素哺乳期可以用嗎 妊娠期、哺乳期的合理用藥
胎兒處于發育過程中,各器官發育不完善,孕期用藥不當,可能對孕婦、胎兒、新生兒產生不良影響。
胎兒處于發育過程中,各器官發育不完善。如果孕期用藥不當,可能會對孕婦、胎兒和新生兒產生不良影響。外國孕婦平均每人用藥3.3~4.抗生素、解熱鎮痛藥是最常用的處方藥。
目前存在的
1.懷孕期間不服藥治療各種疾病,導致病情惡化。
2.懷孕期間需要藥物治療,藥物選擇不合理。
3. 藥物與白蛋白結合較少,血液游離增加。
4. 妊娠期排泄增加,藥物半衰期縮短。
5.當妊娠高血壓疾病或慢性腎炎等腎功能不全時,應重新估計所用藥物的半衰期。
胎兒藥理特征
藥物主要通過胎盤進入胎兒,也可以通過吞咽羊水從胃腸道吸收少量藥物。藥物分布在大腦和肝臟中。缺氧時,由于血流的再分配和腦血流的增加,藥物更集中在腦組織中。
藥物對胎兒有不良影響的主要因素是藥物劑量、用藥時間、用藥方式、胎兒對藥物的親和力,最重要的是用藥時的胎齡。藥物在受精后2周內對胚胎的影響是"全"或"無"。受精后2~8周內稱為受精"致畸高度敏感期"。受精后15~25日、20~40日、24~46日易受藥物影響,胎兒神經組織、心臟、肢體發育。受某些藥物影響后,由于肝酶結合功能差,血腦滲透性高,容易損傷胎兒,對中樞神經系統的損害也可表現為胎兒生長有限,長期功能行為異常。
小貼士
美國食品藥品局(FDA)藥物分類如下:
A類藥。
B未經人類早孕實驗證實的類藥。
C類藥物,但在人類中沒有進行比較實驗;或者在動物或人類中沒有進行實驗,權衡利弊,仔細選擇。
D在沒有其他良好有效的治療指導下,類藥必須冒險使用。
X孕婦應禁止類藥或對胎兒有害的藥物。
孕前合理用藥咨詢指導
大多數婦女要等到月經過期才知道懷孕的可能性,但此時受精卵已經開始進入胚胎期,即器官形成期或致畸敏感期,因此很容易在不知不覺中對早期胚胎造成忽視性損傷。因此,從保健的角度來看,應提倡孕前咨詢和指導,并在有計劃的情況下懷孕。孕前咨詢的主要內容是對準備懷孕的夫婦進行健康咨詢和健康行為指導,包括:
了解病史
1.根據病史和體檢進行必要的輔助檢查。了解是否有急性和慢性疾病,如急性疾病應在治療后懷孕,慢性史、藥物治療、類型、用藥方法、劑量、持續用藥時間和接受離子或非離子輻射(如X、CT、B超檢查)。妊娠應在病情穩定的情況下進行,否則疾病會對母嬰產生不良影響,妊娠也會加重病情。如果病情穩定,應選擇對精子、卵子和胚胎毒性較小的藥物(B直到懷孕或哺乳結束,類藥物才能維持。如果糖尿病不需要口服降糖藥,可以改用胰島素,慢性高血壓不需要利血平、心痛定、卡托普利、復方降壓片等,可以改用甲基多巴、柳胺苯心定等。
2.了解孕婦的家庭病史,其是遺傳史。
3.了解孕婦的職業情況,如甲苯、苯、鉛、電離輻射等,以及工作環境中有害物質的濃度是否符合《勞動保護法》的規定。
良好的生活方式
1.酗酒者的酒精會影響精子和卵子的質量,也會導致胎兒異常。長期飲酒可引起胎兒酒精中毒綜合征,表現為小頭、小眼裂、面部發育不全、特殊面部、生長遲緩、智力低下。主動或被動吸煙會導致胎兒發育遲緩。這個習慣應該在懷孕前至少三個月改變。
2.平衡合理的營養和營養藥物,如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缺乏和攝入過多,可導致胎兒先天性異常。因此,孕前的合理飲食應為:
a 食譜廣泛從蔬菜、水果、谷物、乳制品、瘦肉、魚蛋、豆類中獲得各種營養。
b 飲食應低脂、低糖、低鹽。
c 孕前調整飲食,增加鍛煉,使體重指數(kg)/身高2(m2)在18.5~23.9之間,即不胖不瘦,肥胖者用這種方法減肥,但不需要減肥藥。這種體格可以減少孕婦并發癥,使胎兒正常發育。
d 避免煙酒和咖啡因。
e 補充有利于胎兒發育的營養物質,如小劑量葉酸0.4mg/日,碘酸鉀(檢查尿碘,缺碘時補充)應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疫苗接種說明
懷孕后不宜使用活疫苗。為了減少某些疾病對胎兒的不良影響,可以在懷孕前注射一些疫苗,如無風疹IgG抗體可以在懷孕前接種風疹疫苗,但必須在注射后3個月才能懷孕。如果孕婦是非乙肝病毒攜帶者,沒有抗體,她們可以在懷孕前接種乙肝疫苗。
共 2 頁,第[2]頁
妊娠期用藥原則
妊娠28周后,幾乎所有藥物都可以通過胎盤到達胎兒。受精卵3~8周的風險是致畸或殺死胚胎導致流產。9周后進入胎兒期,藥物的風險是有毒損傷器官的功能。因此,藥物治療的原則是:
1.妊娠期并發癥并不少見,疾病本身會對母嬰產生不良影響,因此不能避免治療或檢查。
2.治療藥物應選擇對胚胎兒危害較小的藥物,如果有B、C如果可以使用類藥,應該選擇B類藥。A、BC類藥物可選時慎用。D類藥只有在沒有其他藥物可供選擇且母親病情嚴重時才能選擇。但是,我們需要向家人解釋,權衡利弊。盡量不要使用未經動物實驗和臨床資料報告證實有害的藥物。沒有數據證明并不意味著沒有危險。
3.孕婦不得隨意使用非處方藥。服藥前應咨詢醫生。
4.藥物應以最小有效量和最短有效療程使用。避免長期盲目大劑量使用。
5.不需要疾病,盡量避免早孕。
6.母血清中藥物的濃度與胎盤到胎兒的量有關。如果可以局部用藥,盡量避免全身用藥,如滴蟲性陰道炎,甲硝唑陰道用藥比全身用藥更安全。
7.用藥前注意說明書中是否有孕婦血清藥濃度和胚胎胎兒毒性說明。孕婦盡量不要謹慎用藥,孕婦不要禁止用藥。
8.如果母親的疾病導致胎兒感染,應選擇與母親接近的安全藥物、胎兒和羊水藥物濃度,以實現母子同治。例如,青霉素和頭孢菌素抗生素可以滿足上述要求。
分娩期用藥原則
1.分娩應是一個生理過程,盡量減少不必要的干預。如催產素催產素、常規靜脈滴注等。
2.建議非藥物分娩鎮痛,減少麻醉和鎮痛劑對胎兒的影響。
3.掌握用藥時間和劑量,以減少對新生兒的影響。例如,鎮痛劑杜冷丁、嗎啡、穩定性等應避免新生兒在高血液濃度時分娩,以避免新生兒呼吸抑制。許多藥物在常規使用中是無害的,但過度使用可能會有宮縮劑、鎮靜麻醉劑等副作用。
4.在分娩期間,應考慮新生兒的近期和長期影響。例如,氨基糖苷類抗生素會影響新生兒的聽神經和前庭功能,喹諾酮類化合物會影響軟骨的發育,氯霉素會抑制骨髓,導致灰嬰綜合征,磺胺類化合物會導致血小板減少和溶血性貧血。大劑量縮宮素、雙氫克尿塞、VitK會導致新生兒黃疸。母親使用過敏麻醉劑反應或中毒會導致胎兒和新生兒缺氧。
哺乳期和新生兒期的原則
1. 幾乎所有能通過胎盤的藥物都能通過乳房進入乳汁,所以哺乳期和新生兒期不適合孕期。
2. 哺乳期用藥時,應避免血藥濃度高峰期,降低乳汁中的藥物濃度。
碘制劑、溴制劑、抗凝劑、放射性藥物、麥角制劑、通便藥、阿托品、四環藥、異煙肼、汞等容易導致乳汁濃度高的藥物。
乳汁濃度低,對嬰兒影響不大的藥物有甲狀腺素、穩定性、地高辛等。
牛奶濃度不高,但對嬰兒有害的藥物有:避孕藥、利尿劑、磺胺類藥物、茶啶酸、碳酸鋰、巴比妥類藥物、苯妥英鈉、抗組胺類藥物、利血平、水氯醛、咖啡因、水楊酸鹽、丙咪嗪等。
3.新生兒皮膚薄,皮下毛細血管豐富,體表面積大,皮膚對藥物有很強的吸收作用。
4.新生兒肝腎功能不完善,藥物解毒排瀉功能差,注意藥物積累中毒。
5.新生兒應有嚴格的適應癥,減少不必要的藥物,包括氧氣吸入。
6.新生兒要掌握劑量,根據體重、日齡、病情進行調整,根據病情確定療程長短,不用,也不能使病情重復。
介紹相關藥物:
1.一定有致畸藥物:
①各種抗腫瘤藥物、環磷酰胺等。
②激素類藥物。
③降糖藥物、氯磺丙脲、降糖靈等。
④麻醉藥物、穩定藥物、穩定、反應停止等。
2.可能致畸的藥物:
①抗癲癇藥物。
②抗甲狀腺藥物,其巴唑等。
③維生素類藥物A和D孕期不能盲目大量使用。
④在常用的抗生素中,青霉素和頭孢菌素相對安全,到目前為止還沒有致畸報告。鏈霉素、四環素、慶大霉素、卡那霉素、氯霉素、喹拉酮均有致畸的可能性,孕婦應謹慎使用。
3.中藥不能濫用,毒副作用小,但在懷孕期間也不能濫用,因為許多中藥會導致畸形、流產、早產甚至死產,中藥也應在醫生的指導下正確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