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肛瘺怎么治療最好 小孩子肛瘺的預防及治療方法
小孩子的健康是家長最關心的事情,可是由于現在很多父母都是比較年輕缺少經驗,往往在對待一些年輕父母,或者新媽媽對孩子擦屁股時的手紙衛生沒有很大講究。有家長喜歡用廢紙為孩子擦屁股,而嬰兒的肛門柔軟松弛,若擦拭用力過大,容易損傷肛門黏膜,感染潰瘍后形成肛瘺。研究發現,這是引起幼兒肛瘺的關鍵。
男孩與女孩 肛瘺癥狀不同
1、男嬰肛瘺發生后紅腫、疼痛,形成膿腫后肛周皮膚腫脹發亮、中心軟化,潰瘍后流出膿液而形成肛瘺,腹瀉時糞便從瘺管口流出。
2、女嬰發病急,外陰紅腫,潰瘍后糞便會從陰道口外的瘺口排出,肛門反而不排便,之后肛門才逐漸恢復排便。女孩患肛瘺后常不易自動愈合,以后出現腹瀉時仍可從瘺管口漏出糞便,一般2歲后漏便現象才逐漸減少。
小兒肛瘺的治療:
(1)因患兒的年紀較小,難以承受腸道預備對全身狀態的影響,所以一般對12歲以上病人才行腸道預備。
(2)由于小兒肛瘺較表淺,皮膚屏障作用不如成人,外用藥物可更好地作用到感染部位,故一部分病人能夠通過局部外用抗生素軟膏而治好。
(3)年齡小于1歲者,生理調節和適應能力不夠成熟,若經守舊治療未愈,盡量選擇簡單而有效的解決方法,引流通暢后臨床癥狀明顯減輕,待年齡有所增長,承受手術能力稍強時,再趁早施行手術治療,以防肛瘺復雜化。
(4)小于一歲的小兒神經系統發育尚不完全,痛覺感稍差,瘺管位置低,齒狀線距肛門較成人接近,術時括約肌松弛與否對手術影響不大。手術小于1歲的患兒手術能夠不選擇任何麻醉。一歲以后的小兒神經系統發育迅速,隨年齡增長而逐漸成熟。小兒齒狀線距肛緣較成人近,括約肌位置相對較低,手術時對括約肌松緊度要求不高,故1-17歲病人均能夠采用氯氨酮麻醉,便于手術操縱。由于小兒肛瘺位置靠前,手術易損傷括約肌,也為了使術后引流通暢,我們通常采用切開掛線法。因年齡較小者組織較脆弱,易被切開,小兒雙下肢活動時對橡皮筋的刺激也會有牽拉作用,故掛線時張力大小根據年齡情況而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