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發病原因:
1.非結核分枝桿菌(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NTM)屬于需氧桿菌,廣泛分布于自然環境中,由于具有抗酸染色陽性的特性,故又稱抗酸菌。NTM可以引起人類很多疾病,包括頸淋巴結炎、角膜感染、肺部疾病及皮膚潰瘍等。近年來由該菌所致的感染呈上升趨勢。根據NTM的生物學特性(主要是菌落色素及生長速度)Runyon將其分為4組,引起角膜感染的NTM均屬于第Ⅳ組(快速生長NTM),其中以偶發分枝桿菌及龜分枝桿菌最常見。由于非結核分枝桿菌可污染醫院中的試劑和沖洗液,已成為院內感染中常見的細菌之一。大多數NTM角膜炎都與角膜手術、外傷及配戴角膜接觸鏡有關。
二、發病機制:
1.NTM細胞壁上的脂肪酸和糖脂可使其逃避吞噬細胞的清除而在組織內長期生存,角膜基質的相對缺氧狀態又使NTM處于休眠狀態而不致病,但是當機體抵抗力下降或局部使用激素時,休眠狀態的NTM可隨時轉入增殖期。研究發現NTM的增殖周期長,生長緩慢,一般20h左右,所以臨床上NTM性角膜炎潛伏期長,發病過程緩慢,并可呈持續帶菌狀態?,F代免疫學的觀點認為NTM性角膜炎是一種免疫紊亂狀態下發生的疾病,細菌使角膜的免疫平衡失調,向病理性免疫反應方向發展。